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2-2024北京初一(下)期末历史汇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2024北京朝阳初一下期末)下面是一位皇帝传记的目录(部分)。这位皇帝是(???)
第八章求谏与纳谏
第一节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1.鼓励极言规谏
2.直谏者首推魏征
第二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2024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杜甫《忆昔》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绘的情景出现在(???)
A.隋炀帝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时期 D.宋太祖统治时期
3.(2024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唐初编撰《群书治要》,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唐太宗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2024北京石景山初一下期末)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②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不恤民力
③隋文帝统一南北,影响深远?????????????④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北京石景山初一下期末)《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材料反映出贞观年间(???)
A.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文学艺术成就斐然 D.都城长安坊市分离
6.(2024北京顺义初一下期末)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是当时历史的写照,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盛世时期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2023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756年,唐玄宗听闻潼关陷落,仓皇西走,行至马嵬坡时,杀杨国忠并赐死杨贵妃平息兵士愤怒,最后进入成都避难。导致唐玄宗“巡幸”蜀地的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靖难之役
8.(2023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有关唐朝的史事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史事
结论
①
唐朝统治者鉴于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认为一个政权过分暴虐,就会被人民推翻。
唐初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②
唐太宗为解决耕畜不足,与突厥等开展贸易,换取大量牛马用于耕田。
增加劳动生产力
③
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宫内屏风上,随时记其功过,以备奖惩。
首创科举制选任地方官吏
④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统治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贞观元年,某宫禁监门校尉因未发觉长孙无忌佩刀入宫而被判处死刑,长孙无忌则被判罚铜20斤。大臣戴胄认为这样判决有违公平,并反复劝说太宗改变判决结果。最终,太宗听从建议,免除了监门校尉的死罪。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出唐太宗(????)
A.以史为鉴 B.勤于理政 C.虚怀纳谏 D.居安思危
10.(2023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诗史互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诗句能帮我们了解唐玄宗统治下盛世气象的是(???)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11.(2023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对他们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表明唐太宗(???)
A.以民为本 B.勤于政事 C.用人唯贤 D.勤俭治国
12.(2023北京通州初一下期末)某本书的目录中有以下几个章节:贡举程序、科目与考试内容的演变、防弊措施不断加严等,这几章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的发展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政治制度的变革 D.科学技术的发达
13.(2023北京通州初一下期末)下列经典语句共同反映的治国理念是(???)
“善任者赏,不善者责,此用人之大端也。”
“用人唯才,胜任即用,勿设偏私。”
?
A.知人善任 B.善于纳谏 C.重视农业 D.勤俭治国
14.(2023北京昌平初一下期末)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
A.唐高祖时期建立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