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留守儿童走访记录范文
走访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低保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以便更精准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组织了此次走访活动。本次走访选取了[具体地区]的多个村庄,对当地的低保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实地探访。
走访过程
第一天:[村庄名称1]
我们一行走访人员在清晨便出发前往[村庄名称1]。这个村庄位于山区,交通相对不便,村子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
我们首先来到了小宇(化名)的家。小宇今年8岁,上二年级。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身体不太好,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奶奶在附近打零工以及政府的一些补贴。小宇的父母都在外地的工厂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次。
进入小宇家,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居住环境,屋内的家具陈旧且简单。小宇正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他见到我们有些腼腆,但还是礼貌地打了招呼。通过与爷爷奶奶的交流得知,小宇在学校学习还算努力,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爷爷奶奶无法给予有效的辅导。
在与小宇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非常想念父母。当被问到父母多久打一次电话时,小宇低下头说:“爸爸妈妈有时候一个月才打一次电话,我很想他们,但又怕耽误他们工作。”他眼中闪烁着泪光,这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同村的几个孩子。其中,小玲(化名)是个特别懂事的女孩,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会帮爷爷奶奶做很多家务。但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孤独。她告诉我们,有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她会偷偷地哭。
第二天:[村庄名称2]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村庄名称2]。这个村庄相对[村庄名称1]来说,经济条件稍好一些,但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
我们走访的第一家是小辉(化名)的家。小辉10岁,上四年级。他的父母在城市里做小生意,平时很少回家。小辉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对他很疼爱,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学习上对他的指导有限。
小辉家的房子比小宇家要好一些,但家里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小辉喜欢打篮球,但学校里的体育设施比较匮乏。我们和小辉聊了他的理想,他说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但又担心自己没有机会。我们鼓励他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将来一定有机会实现。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小辉所在的班级里还有好几个留守儿童。他们有的性格内向,不太愿意和同学交流;有的则比较调皮,经常在学校惹事。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正确引导,导致他们在性格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接下来,我们走访了小琴(化名)的家。小琴是个很文静的女孩,她的父母在外地的建筑工地打工。小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奶奶身体不好,需要她帮忙照顾。小琴学习很刻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她告诉我们,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能多陪陪她。当我们问她会不会觉得照顾奶奶很辛苦时,她坚定地说:“不辛苦,奶奶很疼我,我要好好照顾她。”小琴的懂事让我们既欣慰又心疼。
第三天:[村庄名称3]
第三天我们前往[村庄名称3]。这个村庄以农业为主,大部分家庭收入较低。
我们首先来到了小阳(化名)的家。小阳7岁,上一年级。他的父母都在外地的服装厂打工,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硬朗,家里的农活主要靠爷爷勉强支撑。
小阳家的房子比较破旧,屋内光线昏暗。小阳对我们的到来很兴奋,他带我们参观了他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简单的床和一个破旧的书桌。小阳说他很喜欢画画,但没有画笔和颜料。我们记录下了他的这个小愿望,打算后续为他提供一些绘画工具。
在与小阳爷爷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小阳在学校有时候会被其他同学欺负,因为他没有父母在身边撑腰。爷爷也很无奈,只能告诉小阳要尽量躲开那些欺负他的同学。我们安慰爷爷,会和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关注小阳在学校的情况。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其他几个孩子的家。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存在营养不均衡的问题。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孩子们的饮食比较单一,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且,这些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一些隐患,他们大多性格内向、自卑,缺乏自信。
走访发现
生活状况
1.居住条件简陋:大部分低保留守儿童居住的房屋陈旧,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学习环境。例如,小宇家的房子不仅破旧,而且屋内光线昏暗,不利于孩子学习。
2.经济来源单一: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务工父母的微薄收入、老人的打零工收入以及少量的政府补贴。这些收入难以满足家庭的各项开支,导致孩子的生活质量不高。像小辉家,虽然父母在城市做小生意,但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依然比较紧张。
3.营养状况不佳: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孩子的饮食比较单一,缺乏足够的营养。很多孩子平时只能吃一些简单的蔬菜和主食,很少能吃到肉类、水果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