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读《爱心与教育》有感.docx
文件大小:14.9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1.55千字
文档摘要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书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以及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不禁令我感动,心灵深受震撼!

该书以手记的形式详细地叙述了李镇西老师在教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平凡而且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但字里行间深刻的流露出了李老师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和深沉的爱。

书中第一个故事就令我十分感动,它讲的是李老师班上有一个叫江斌的学生,他的父亲看到老师单身宿舍很简陋,就对老师说:“您可要注意身体啊!要学会照顾自己,尤其要加强营养。”那个父亲第二次来的时候,带来了一筐鸡蛋,说是让老师补补身子,李老师推让了很久,但江斌的父亲硬要老师收下,老师只能无奈接受。面对这样的情况,李老师想出了每天给江斌煮鸡蛋的好办法,为了不让他知道鸡蛋其实是父亲送给老师吃的,就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这是你爸爸托我给你煮的,快趁热吃了!”从这个简短朴实的话语,一个煮鸡蛋小小的举动,我看到了李老师背后伟大的师爱,“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如是回答。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书中写到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李老师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这些看法和观点都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会好好汲取书中有关教育的精髓,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和技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我觉得李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童心、真心的人,正是因为这样,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读完《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感受颇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中有句话说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我觉得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他全身上下散发着教育的魅力,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当然,读完一本书,不单单是摘抄其中优美的句子,更应该学会做读书笔记,进行反思和总结,把书本的精髓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力量,为此,我在学习之余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有益的读书活动,用书籍丰富自己的头脑,开阔知识的视野。而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去校外支教,支教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当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时,心里的快乐是无法言表的,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作为老师身上肩负的责任感和幸福感,在短短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生活的几个月里,我收获了喜悦和泪水,也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正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说的;“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灵赢得心灵,让学生收获幸福和快乐。

师范教育学院小学教育3班

陈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