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语文 教案 第1-2节 先秦文学:古代神话.docx
文件大小:24.4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77千字
文档摘要

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授课专业:

授课班级:

学时:32学时

第1-2课时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任务名称

先秦文学:古代神话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专业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材

《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授课地点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

通过前期积累和课前预习,全部学生已预习并了解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代表性作品和《山海经》。

认知实践特点

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中华民族祖先们用劳动创造世界的信念,以及不怕困难、刻苦坚持、长期奋斗、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精神,能深刻体会作品的主旨内涵。

学习特点

男生普遍对历史文化知识积累较多,女生对情感认知和把握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较为熟悉,作品创作特点具有自己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学习中国古代神话中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山海经》的内容分类和地位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中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通过阅读原文,能够提炼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所代表的伟大民族精神特点,并结合当今时代背景思考探索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途径。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通过神话意象所表达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其树立大国自信、文化自信和新时代勇于进取、实现“中国梦”的决心。

教学重点及突破

学会总结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性格、精神特点。了解神话原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古今词义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及突破

通过解析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女娲勇敢善良、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奋斗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

1.教材:自编“十四五”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2.教学资料: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讲义及课件。

3.平台及软件资源:超星学习通、中国诗词博览等。

4.教学管理资源:腾讯课程管理群、大学语文微信交流群等。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

1.教师通过微信教学管理群、腾讯课程管理平台、学习通教学平台等形式发布预习资源和预习任务。

2.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

课中

(一)课程讲解

1.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片段《夸父逐日》。以夸父为追求光明“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入课程。

2.任务解析

(1)明确主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民族精神共性。

(2)启发思考:夸父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

3.中国古代神话概况

中国古代神话的定义、产生和功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六大主题,通过学习《山海经》中代表作品,了解我国原始先民的忧患意识和抗争精神,体会其敬重生命、爱护人民的以人为本思想。

(1)古代神话

概念:“它是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是在人民的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神话的产生的思想基础:“泛灵论”。图腾崇拜。

特点:以幻想的形式反映生活;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包含了原始社会各种意识形态。

中国古代神话是远古时期的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保存著作:《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

(2)神话的类型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简狄吞卵》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战争神话:《阪泉之战》、《黄帝擒蚩尤》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3)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精神内涵及文化意蕴

①精神内涵:深重的忧患意识。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②文化意蕴:

神话内蕴:精卫填海神话中表现出了人类最本质最永恒的东西:对生存的恐慌,以及在这之上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永恒的独有的精神气质。这些原型主题表现的都是先民缘于最基本的生存而产生的文化意识。这里的生存仅仅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珍惜。缘于这种保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后世这种危机意识逐渐推延到更深更广的程度。

图腾崇拜:原始人笃信自然界万物无一不附有灵体,其有灵性,如树木山石、风雨雷电、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在其可视的有形体背后深藏着无所不在的神灵。依据万物有灵论的说法,先民自然认为世界万物都有灵魂,不可随意践踏。当人类在感到生存困难的时候,或是感到外界强加于自身的压力无法摆脱的时候,人们就会寄希望于一种人们认为强于自身的事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