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语文 教案 第5-6节 先秦文学:散文(诸子百家).docx
文件大小:22.2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千字
文档摘要

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授课专业:

授课班级:

学时:32学时

第5-6课时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任务名称

先秦文学:散文(诸子百家)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专业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材

《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授课地点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

通过前期积累和课前预习,全部学生已预习并了解了课本中诸子流派的代表作品。

认知实践特点

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诸子百家学说中能够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并能深刻体会作品的主旨内涵。

学习特点

男生普遍对历史文化知识积累较多,女生对情感认知和把握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较为熟悉,作品创作特点具有自己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学习诸子散文中的代表流派、代表作家和代表思想,了解诸子散文中叙事说理的艺术手法,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和地位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通过阅读原文,能够提炼儒家、道家、法家等代表流派的主要思想,并结合当今时代背景思考探索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途径。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诸子散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积极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有利于学说明德修身,塑造健全人格。让学生能够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振兴。

教学重点及突破

学会归纳提炼诸子散文中的思想意义。了解诸子散文原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古今词义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及突破

通过解析作品,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意义的基础上认识诸子代表流派的学术主张,并结合当今现实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新路径。

四、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

1.教材:自编“十四五”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2.教学资料: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讲义及课件。

3.平台及软件资源:超星学习通、中国诗词博览等。

4.教学管理资源:腾讯课程管理群、大学语文微信交流群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

1.教师通过微信教学管理群、腾讯课程管理平台、学习通教学平台等形式发布预习资源和预习任务。

2.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

课中

(一)课程讲解

1.课程导入

以诸子散文中的成语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上台讲解成语故事,通过进一步解说成语故事背后的思想,引入先秦诸子散文。

2.任务解析

(1)明确主题:先秦诸子散文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启发思考:成语故事中的哪些细节体现了诸子流派的思想内容?

3.先秦诸子散文概况

学习诸子散文概况,掌握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了解历史散文的叙事特点和诸子代表流派的基本情况。学习认识先秦散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1)先秦散文产生时代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人类进入黄金时代(轴心时代)

(2)先秦散文的分类

历史散文(叙事散文):《左传》《国语》《春秋》等

诸子散文(说理散文):《论语》《孟子》《墨子》等

(3)诸子百家

“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等。

(4)诸子散文分类:

语录体散文:《论语》《墨子》

对话体辩论文:《庄子》《孟子》

专题议论文:《荀子》《韩非子》

(5)后世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是后世作家的楷模,是万千生灵的精神皈依。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儒道合一: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理想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个人理想都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在这两种思想交替下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4.讲解《论语(十则)》

了解孔子生平及人物主张,掌握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认识语录体散文的特点,学习解释十则语录内。

5.学习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拓展学习内容,结合预习任务提出疑问。教师答疑解惑。

(二)讨论与考核评价

1.结合所学、所讲,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老师发布的“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弘扬“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意义”主题开展讨论。

2.展示心得并小组自评、组间互评。

3.教师点评。

课后

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内容,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中任意选择一个流派的一篇代表作品,分析其思想意义,谈谈如何将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部分运用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

六、教学反思

授课实效

特色创新

存在不足

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