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崇礼地名:历史长卷与时代变迁》.pdf
文件大小:291.5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26千字
文档摘要

《崇礼地名:历史长卷与时代变迁》

*张家口市崇礼区地名考

一、名称由来与历史沿革

崇礼区得名于“崇尚礼义”,这一命名与民国时期的文化倡导密切相关。1934年,察哈尔省主

席宋哲元因张北县境域过大,将其部分区域划出设立崇礼设治局,取“八德”(孝、悌、忠、

信、礼、义、廉、耻)中的“礼”字,与尚义县同属“崇尚礼义”之意(张家口档案方志)。这

一名称既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政府对边疆地区教化治理的期许。

崇礼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春秋时为燕北之境无终地,战国属燕国上谷郡,秦汉归幽州上

谷郡,唐代属单于都护府,辽金时期先后隶属西京道归化州、西京路宣德州,元代属中书省上

都路顺宁府,明代初属开平卫,清属直隶省口北道张家口厅。1914年属张北县,1936年正式

设县,2016年撤县设区,成为张家口市辖区(环球网国内)。

二、地名的多元文化印记

(一)少数民族语言的遗存

崇礼地处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融地带,蒙古语地名尤为突出。例如:

?霍素太村:蒙古语霍鲁太意为多牛,后俗化为霍素太(河北新闻网);“”“”

?察汗陀罗村:意为“白石头山”,因村北白色岩石得名(河北新闻网);

?乌拉哈达村:蒙古语“红色的石头”,源于当地红色砂岩地貌(河北新闻网);

?海流图村:得名于村北池塘曾栖息的水獭(蒙古语海流)(河北新闻网)。“”

此外,以“号”命名的村庄(如三号、五号、六号村)与清代蒙古牧民的放牧点有关,每隔数

里设一牧点并依次编号,部分名称沿用至今(河北新闻网)。

(二)自然地理与聚落形态

“”

崇礼多山地沟谷,沟成为高频地名通名。例如:

?大夹道沟、三道沟、四道沟等直接以沟的数量命名;

?干沟因季节性干涸得名;

?白化沟可能与白色岩石或盐碱地有关;

?四东沟、石板沟则描述了沟谷的方位或地质特征(河北新闻网)。

1

部分村庄以“沟门”命名,指山沟入口,如沟门村、大松沟门村等,反映了早期聚落依沟而建

的特点(河北新闻网)。

(三)长城文化与军事遗迹

崇礼境内现存战国、秦、北魏、明等多时期长城,相关地名记录了边塞历史:

?边墙底村:因位于北魏、北齐及明长城脚下得名;

?界墙村:附近有明宣府镇长城,曾为蒙汉分界处;

?水晶屯村:传为明代修筑长城工匠的聚居地(河北新闻网)。

三、乡镇地名的具体解析

(一)西湾子镇

作为区政府驻地,西湾子之名始于清代,因地处清水河拐弯处的山湾西侧而得名(搜狐网)。

此地历史悠久,辽金时期称定边城,明末称大东沟,康熙年间天主教传入后逐渐形成聚落,成

为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张家口档案方志)。

(二)石窑子乡

乡政府驻石窑子村,得名于明崇祯年间初民居住的石窑洞。该村位于脑包山下,因窑洞而形成

聚落,后发展为乡级行政中心(抖音百科)。

(三)狮子沟乡

因乡政府驻西狮子沟村得名。传说明末村民集资雕刻石狮镇守村落,后繁衍成村,分为西狮子

沟和东狮子沟。西狮子沟成为乡政府所在地,而“狮子”的象征意义与当地风水信仰密切相

关。

(四)太子城遗址

金代行宫“泰和宫”所在地,因传说太子驻跸得名。遗址出土的“尚食局”瓷器、铜坐龙等文

物,印证了其皇家属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新闻网)。

四、现代地名的演变与新生

(一)冬奥遗产的命名

2022年冬奥会为崇礼带来新地名:

?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造型酷似传统“如意”得名,成为崇礼标志性地标(河北新闻

网);

2

?古杨树场馆群:由枯杨树村更名而来,“枯”改“古”寓意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现辟为张家口

崇礼奥林匹克公园(河北新闻网)。

(二)滑雪度假区的品牌化

?太舞滑雪小镇:原名营岔村,因马来西亚云顶集团投资开发,取“太阳下舞动”之意命名

“”“”“”

太舞,雪道以伦巴华尔兹等舞蹈命名,凸显冰雪运动的活力(抖音百科);

?云顶滑雪场:由马来西亚云顶集团与卓越集团合资建设,直接以投资方品牌命名,成为国

际知名滑雪胜地(户外资料网)。

五、地名背后的社会变迁

崇礼地名的演变折射出从游牧到农耕、再到现代冰雪经济的转型:

?游牧文化:少数民族语地名和“号”命名的村庄,反映了历史上的游牧生活方式;

?农耕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