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蔚县地名:历史文化的多元密码与传承》.pdf
文件大小:327.1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3.05千字
文档摘要

《蔚县地名:历史文化的多元密码与传

承》

*蔚县,古称蔚州,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部,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的“三岔口”,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地名演变与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军事防御、民族融合等因素紧

密相关,形成了独特的地名文化体系。

一、县名由来与历史渊源

(一)名称来源的多元解读

1.蔚汾河溯源说蔚县名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蔚邑”(今山西平遥),因当地蔚汾河而

“”

得名。此后,以蔚为名的州县自山西逐步北迁至河北,最终定位于今蔚县。北周宣帝大

579

成元年(年)置蔚州,清代改州为县,沿用至今(河北新闻网)。

2.尉文封地说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因战功被封于“尉文”(今蔚县一带),号信平君。“尉”

与“蔚”音近,后世演变为“蔚州”。此说见于《史记?赵氏家》,但学界对“尉文”具体位置

尚存争议(抖音百科)。

3.自然特征说《郡县释名》载:“后周始置蔚州,郡名蔚萝。州志曰:二字皆从草,土地易生

之意。”意为当地土脉丰润,草木茂盛,故名“蔚”(抖音百科)。

(二)历史沿革与地名变迁

1.代国与代郡时期商周时期,蔚县为代国都城所在地(今代王城镇)。战国属赵,秦设代

郡,治所仍在代王城。西汉置代县、当城县等,延续“代”地之名(蔚县人民政府)。

2.蔚州的设立与演变北周宣帝时期(579年)始置蔚州,隋代废州为雁门郡属县,唐代复置

蔚州,治所迁至安边城(今蔚县城)。辽金时期属西京道,元代升为蔚昌府,明清时期为

直隶州,1913年改州为县(抖音百科)。

3.行政区划的调整民国时期,蔚县属察哈尔省;新中国成立后划归河北省张家口市。1958年

阳原县并入,1961年恢复原建制(抖音百科)。

二、乡镇地名的多元成因

(一)军事防御与堡寨文化

1

1.代王城镇因商周时期代国都城而得名,是蔚县最早的政治中心。战国时期赵襄子灭代国

后,此地仍为军事重镇,现存代王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抖音百科)。

2.暖泉镇因镇内有温泉得名,明代设堡驻军,是蔚县西部重要的军事防御节点。现存西古

堡、华严寺等古迹,堡内“瓮城”布局体现了明代边防特色(搜狗百科)。

3.南留庄镇明代移民在此定居,因地处暖泉镇南,取“留居”之意得名。镇内保留大量明清古

堡,如曹疃古堡,反映了明代军屯与移民文化的融合(搜狐网)。

(二)自然地理与经济活动

1.北水泉镇因镇北有泉水涌出得名,地处壶流河北岸,历史上是商贸集散地。周边村庄多以

“泉”“水”命名,如东水泉、西水泉等(蔚县人民政府)。

2.桃花镇北魏时期建堡,因筑堡时正值桃花盛开得名。镇内桃花堡为军事要塞,周边分布马

官营、辛安皂等军屯村落,体现“营”“皂”配套的军事体系(搜狐网)。

3.吉家庄镇明代建庄,取吉利之意。镇内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如傅家庄、大蔡庄等,反“”

映了移民社会的宗族结构(抖音百科)。

(三)移民历史与宗族文化

1.西合营镇明代山西移民在此聚居,因地处交通要道,逐渐形成商业集镇。镇内横涧村、柳

子疃村等被列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名称与移民迁徙路径相关(蔚县人民政府)。

2.宋家庄镇宋代建庄,以宋姓为主。镇内上苏庄堡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底村”,迁址后取

“上走”“复苏”之意更名,体现了风水观念与宗族迁徙的结合(张垣文化)。

(四)宗教文化与古迹遗存

1.580“”

蔚州镇北周大象二年(年)筑蔚州城,明代重修后成为雄壮甲于诸边的军事要塞。

镇内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等国保单位密集,地名多与宗教建筑相关,如“玉皇阁

”“”

街释迦寺巷(抖音百科)。

2.白乐镇唐代建村,因村内有白乐天祠得名。镇内白乐堡为佛教文化中心,现存唐代经幢与

明清寺庙,体现了宗教文化对地名的影响(蔚县人民政府)。

三、地名中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一)多民族交融的印记

1.语言影响蔚县方言属冀鲁官话涞阜小片,部分地名保留少数民族语言痕迹。如“辛安皂”之

“”“”“”

皂,源自蒙古语扎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