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历史上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第一节丝绸之路;(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东段——从今天的越南北部、广东、广西出发,经过东南亚,可以抵达印度和斯里兰卡。
西段——罗马人开辟。罗马人在征服埃及后,打通了从埃及到印度的海上航线。
166年,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全线贯通。;第二节遣唐使与佛教的东传;一、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二、遣隋使和遣唐使;三、鉴真东渡;第三节四大发明的外传;公元一二世纪之交,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二、印刷术的外传;朝鲜半岛较早接受了印刷术。11世纪中叶,高丽刻印了6000卷《大藏经》。;由于中国与西亚之间海上贸易的繁荣,阿拉伯人很快学会了指南针技术。阿拉伯人又把指南针技术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后来远洋航行,进行“地理大发现”,开创大航海时代,指南针是其所依赖的至关重要的技术。;火药的诞生,与中国的道教有很大关系。道士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把各种原料混在一起炼制所谓“仙丹”。在漫长的过程中,他们渐渐积累了不少化学知识。;8、9世纪,硝石随着中国的炼丹术一起传到了阿拉伯。;
我们还该注意到发现的力量、效能和后果。这几点是再明显不过地表现在古人所不知、较近才发现、而起源却还暧昧不彰的三种发明上,那就是印刷、火药和磁石。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英】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第四节郑和下西洋;郑和(1371—1433),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和政治活动家。;第五节中医的对外传播;中医基本的诊断方法是“四诊八纲”。通过考察外部环境作用于人体内部机理功能的情况,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中药是从草药发展而来的,其药性被划分为“四气五味”。;二、古代中医学在周边的传播;三、中国古代医学对世界天花防治的贡献;四、针灸在欧美的传播;五、中医药面临的???战;第六节汉字文化圈;一、汉字文化圈的形成;(2)日本
405年,百济博士王仁携带《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东渡日本,一般认为,这是日本人学习儒学的开始。近代以来,日本汉学兴起,达到了非常高的研究水平。
(3)越南
越南人称汉字为“儒字”,独立后继续使用汉字为官方文字。越南人又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方式创造出了民族文字——“字喃”,以更方便地表达越南语。;二、汉字文化圈在近现代的起伏;第七节西方汉学的兴起;一、西方早期对中国的认识;二、西方汉学的酝酿时代;三、西方汉学的确立及其到二战前的发展;思考与讨论;冯绍霆.四大发明[M].北京、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高明士.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韩.遣唐使和学问僧[M].北京、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何寅,许光华主编.国外汉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黄.西游与东渡[M].北京、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英)李约瑟原著,(英)柯林·罗南改编,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中华科学文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刘正.图说汉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沈济时.丝绸之路[M].北京、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石源华,胡礼忠主编.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汪建平,闻人军.中国科学技术史纲(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M].太原、北京:山西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王小甫,范恩实,宁永娟.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张西平.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