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艺术概论模拟试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在《金枝》中论述了艺术发生的巫术说的是()
A、爱德华?泰勒
B、詹姆斯?弗雷泽
C、克林伍德
D、詹姆斯?乔伊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金枝》的作者是詹姆斯·弗雷泽,他在书中论述了艺术发生的巫术说。
2.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古代思想家是()。
A、庄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出自《论语·阳货》,是孔子对《诗经》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论述了诗歌的审美、认识、教育、批判等社会功能。
3.艺术创作的最后完成阶段是()。
A、艺术鉴赏
B、艺术作品的物化、成形阶段
C、艺术构思
D、艺术体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艺术创作过程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作品的物化、成形阶段等。艺术体验是准备阶段,艺术构思是对作品进行谋划等,而艺术作品的物化、成形阶段才是将构思等通过各种媒介和技艺最终呈现为具体艺术作品的阶段,标志着艺术创作的最后完成。艺术鉴赏是对已完成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等活动,不是创作阶段。
4.《田横五百士》是()作品。
A、林风眠
B、齐白石
C、徐悲鸿
D、吴昌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作品。这幅画以宏大的场面,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表情,展现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悲壮场景,体现了徐悲鸿高超的绘画技艺和对历史题材的深刻理解与表现力。
5.作为艺术家,面对艺术批评家的艺术批评时,正确的做法是()。
A、虚心接受,认真辨别、对待评价,争取不断超越自我
B、充耳不闻,走自己的路,不用理会艺术批评家
C、与那些提出建议的艺术批评家势不两立
D、雇佣一群网络写手-直驳斥那些不说作品好话的艺术批评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艺术家面对艺术批评家的批评应持开放和理性态度。虚心接受能从中发现自身不足,认真辨别对待评价可区分合理与否,有助于不断改进和超越自我,A选项正确;充耳不闻不理会批评不利于自身成长,B选项错误;与提出建议的批评家势不两立不利于交流进步,C选项错误;雇佣网络写手驳斥批评家是不恰当且不符合正确对待批评的方式,D选项错误。
6.下列选项中,属于表情艺术的是()
A、雕塑、戏剧
B、绘画、书法
C、音乐、舞蹈
D、文学、电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表情艺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动作等)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和舞蹈。文学、电影属于综合艺术;绘画、书法属于造型艺术;雕塑属于造型艺术;戏剧属于综合艺术。
7.意境深远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诗人()。
A、陶渊明
B、孟浩然
C、曹植
D、王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这句诗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此句通过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超凡脱俗的意境,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淡泊,是陶渊明田园诗的经典之作。
8.无论青竹还是墨竹,鉴赏者通过画上竹子的形象,结合自己的感受,仍然可以感知竹子的苍翠碧绿之美。这反映出艺术鉴赏活动中()的心理。
A、情感
B、想象
C、感知
D、领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感知是指鉴赏者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直接感受和认识。在鉴赏竹子画作时,鉴赏者通过画上竹子的形象,直接感知到竹子的苍翠碧绿之美,这体现的就是感知心理。领悟侧重于对作品深层内涵的体会;想象是对作品形象等进行的再创造;情感是鉴赏者对作品产生的情绪反应,均不符合题干描述的这种直接通过形象感知美的情况。
9.中外艺术史上对“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和()。
A、模仿说或再现说
B、多元决定论
C、席勒-斯宾塞理论
D、巫术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模仿说或再现说”是中外艺术史上对“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之一。“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意识的表现;“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巫术说主要探讨艺术起源,席勒-斯宾塞理论是关于艺术起源的游戏说,多元决定论是阿尔都塞提出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种理论,均不符合题意。
10.以下不属于法国结构主义的三大理论基石是()。
A、巴黎结构主义
B、俄国民俗学
C、俄国形式主义
D、瑞士语言学
正确答案:A
11.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的美国美学家是()。
A、克罗齐
B、苏珊?朗格
C、杜威
D、克莱夫?贝尔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她强调艺术作为一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