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东海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docx
文件大小:32.92 K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9.2千字
文档摘要

东海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辅警在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过程中,遇到违法犯罪嫌疑人暴力袭击时,应当()。

A.立即躲避,等待人民警察支援

B.徒手制止,不得使用任何器械

C.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及时向人民警察报告

D.直接使用警械制止

答案:C。辅警在面对违法犯罪嫌疑人暴力袭击时,既要保障自身安全,又要履行协助职责,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人民警察是正确做法。A选项只强调躲避,未履行协助义务;B选项“不得使用任何器械”过于绝对;D选项辅警一般无直接使用警械制止的权力。

2.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辅警可以参与的工作()。

A.治安巡逻检查

B.调解民事纠纷

C.执行刑事强制措施

D.维护大型公共活动秩序

答案:C。执行刑事强制措施属于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辅警主要承担协助性工作,不具备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权力。A、B、D选项均是辅警可以参与协助的工作内容。

3.辅警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纪律不包括()。

A.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

B.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罢工活动

C.可以在工作时间饮酒,但不得酗酒

D.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答案:C。辅警在工作中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这是基本的工作纪律要求。A、B、D选项都是辅警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内容。

4.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传唤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

A.被传唤人所在单位

B.被传唤人家属

C.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

D.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

答案:B。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传唤时,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以保障家属的知情权。

5.辅警在协助开展治安检查时,发现有疑似毒品的物品,应当()。

A.自行进行鉴定

B.立即扣押并带回单位

C.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人民警察

D.要求当事人自行说明物品性质

答案:C。辅警不具备毒品鉴定的专业能力和权力,发现疑似毒品物品时,应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人民警察,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A选项自行鉴定不符合规定;B选项辅警一般无直接扣押权力;D选项要求当事人自行说明不能替代专业鉴定。

6.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辅警的主要职责是()。

A.直接参与对闹事者的抓捕

B.维护现场秩序,协助人民警察做好疏导工作

C.与闹事者进行谈判,解决矛盾

D.对闹事者进行批评教育

答案:B。在群体性事件中,辅警主要协助人民警察维护现场秩序,做好疏导工作,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A选项直接参与抓捕一般是人民警察的职责;C选项与闹事者谈判通常由专门人员进行;D选项对闹事者进行批评教育不是辅警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主要职责。

7.辅警在协助交通管理时,发现机动车驾驶人有酒后驾驶嫌疑,应当()。

A.直接对驾驶人进行酒精检测

B.立即扣留驾驶人的驾驶证

C.控制驾驶人,并及时报告交警

D.让驾驶人自行回家,次日再来接受处理

答案:C。辅警不具备对驾驶人进行酒精检测和扣留驾驶证的权力,发现酒后驾驶嫌疑时,应控制驾驶人并及时报告交警,由交警进行后续处理。A、B选项超出了辅警的权限;D选项让驾驶人自行回家会导致违法人员逃脱处理。

8.下列关于辅警着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是否着装

B.着装时可以佩戴与工作无关的饰品

C.着装应当整洁、端庄,按照规定佩戴标志标识

D.着装时可以挽袖、卷裤腿

答案:C。辅警着装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保持整洁、端庄,并佩戴规定的标志标识。A选项不能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是否着装;B选项着装时不得佩戴与工作无关的饰品;D选项着装时不得挽袖、卷裤腿。

9.辅警在协助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群众求助,应当()。

A.以工作任务为重,不予理睬

B.告知群众找人民警察解决

C.在职责范围内尽力提供帮助,并及时报告人民警察

D.自行决定是否提供帮助

答案:C。辅警在工作中遇到群众求助,应在职责范围内尽力提供帮助,同时及时报告人民警察,以保障处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A选项不予理睬不符合服务群众的要求;B选项简单告知找人民警察解决不够积极主动;D选项自行决定是否提供帮助缺乏规范性。

10.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小时。

A.8

B.12

C.24

D.48

答案:C。根据相关规定,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

11.辅警在工作中使用语言进行沟通时,应当()。

A.随意使用方言

B.语言粗俗、简单

C.使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