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集安市边境村稳边固边公益性岗位招聘(76人)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各部委可以依法制定()。
A.基本法律
B.宪法
C.行政规章
D.自治条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首先,我们来分析各选项所涉及的法律形式。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规定和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关系的法律,国务院的各部、委不具备制定基本法律的权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各部、委没有权力制定宪法。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其中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所以国务院的各部、委可依法制定行政规章。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非国务院各部、委的立法权限。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各部、委可依法制定行政规章。
2、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关于节日习俗的古典诗词众多。下列诗词描绘了不同的节日景象,按节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④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⑤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A.②⑤④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⑤
D.⑤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本题可先根据诗句判断其所对应的传统节日,再按照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对诗句进行排序。-**诗句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句诗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描述的是牛郎织女在七夕节于银河相会的场景,七夕节为农历七月初七。-**诗句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新桃换旧符”是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早的传统节日。-**诗句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该句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菊花须插满头归”体现了重阳节登高、插菊花的习俗,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诗句④:“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这句诗出自明代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屈子”指屈原,此句描述的是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诗句⑤:“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它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重阳节(九月初九),对应的诗句顺序为②⑤④①③。
3、王某打算在今晚对有钱的女同事实施抢劫,为此准备好了作案工具,并尾随该女同事至偏僻处。此时,女同事遇到他人来接,王某便放弃了抢劫行为。他的这一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终止
【答案】:A
【解析】本题可根据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终止的概念,结合题干中王某的行为进行分析。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终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被犯罪人全部实施完毕,或者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犯罪行为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在本题中,王某准备好了作案工具,尾随女同事到偏僻地,但因为遇到有人接女同事,从而放弃了抢劫。王某已经为实施抢劫犯罪准备了作案工具并开始尾随女同事,即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但由于遇到有人接女同事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施抢劫行为,符合犯罪预备的特征。综上所述,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4、下列哪个平原不是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C
【解析】我国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华北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而并不存在西北平原这一地理概念作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所以正确答案应选表述为西北平原的选项。
5、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再实践
D.抽象、具体、再抽象
【答案】:B
【解析】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