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沟通联系_比较提升.docx
文件大小:40.6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4.11千字
文档摘要

沟通联系?比较提升

【摘要】复习课的功能和价值是与学生一起回顾单元知识的整体内容,厘清知识点,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理”的形式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练”的方式上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教师利用题组对比练习,沟通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组与建构,引导学生感悟知识间的数学思维模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复习中“习”有所得、“练”有所获。

【关键词】单元复习知识梳理教学设计

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从来都是教师不喜欢上的公开课,关键原因是参考和借鉴的资源少、新意缺乏、内容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等。但一个单元的知识学习结束后,师生有必要共同回顾、整理单元学习的内容,将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框架式或網络式梳理,在交流评价中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掌握技能,这同时也是复习课的功能和价值的体现。

教完“百分数”这一单元后,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百分数的相关问题时,对“百分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整体把握不好,容易混淆百分数、分数、比等知识点,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也不到位,实际应用能力还有待提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单元整体知识入手,进行题组对照,开放式设计,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与学生一起梳理百分数的知识,使知识结构化、生活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复习中“习”有所得。

一、厘清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清楚衔接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针对下面几道题,教师需要在课前设计好,安排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百分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问题一:什么是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与以前学习的分数、比等有哪些关联和不同之处?请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问题二:说说你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的理解。请举例说明。

问题三:学习本单元后,在思考和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心得或者收获与大家分享?请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上课时,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梳理的“百分数”单元知识点,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投影展示,全班交流,学生仔细倾听。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与自己梳理的知识点进行对照并补充、修改、完善。

由于教学习惯,笔者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都会组织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在一张纸上,把单元知识从“厚”变“薄”,大部分学生也养成了独立整理的习惯。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和集体汇报时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整理内容,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意识。但从学生课堂交流的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整理水平差异较大。整理水平较低的学生只能泛泛而谈,缺乏系统性;整理水平一般的学生依靠教材整理的知识点较完整,能举例说明;整理水平高的学生能利用表格、符号化的形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图文并茂,结构新颖,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种形式为同伴互助交流、借鉴提供了平台,生生交流、师生评价非常融洽,课堂氛围较好。

(二)题组练习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课教学最重要的是将有关联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并比较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结构系统。教学时,教师有层次地呈现题组,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交流、比较、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生长力。

(1)由75%这个百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2)75%与3—4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生1:由75%我想到了75%=0.75=3—4=3∶4=3÷4……

生2:3—4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是多少,如3—4吨;而75%则只说明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倍比关系,并不能说明具体是多少,不能有单位名称。

(1)新兴制药厂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125%,125%表示制药厂()的产量是()产量的125%。

(2)栽一批树苗,成活率是97%。97%表示()的树苗占()树苗的97%。

师:比较这两个百分数,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125%,它大于100%,说明产量增加了,而成活率97%能大于100%吗?为什么?

生:我是这样理解的,125%表示的是今年产量与去年产量两个不同的数量比较,可以大于100%,而成活率97%表示的是部分占整体的倍比关系,不能大于100%。

通过题组对比,学生对百分数与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及区别的理解更加清晰,对百分数的意义表述理解更加深刻。

二、温故知新,感悟知识间的模型思维

学生在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快速地梳理数量关系。所以,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角度出发,遵循问题的思维方式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做到复习时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帮助学生建立百分数、分数思维模型,促使其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师:比较A与B两个量,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中单位“1”的量是哪一个?

生1:A是B的4—3。B是单位“1”的量。

生2:B比A少1份。A是单位“1”的量。

生3:B是A的3—4。A是单位“1”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