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项目学习设计单元教学,立足问题解决培养创新意识.docx
文件大小:42.1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4.52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项目学习设计单元教学,立足问题解决培养创新意识

【摘要】擁有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文章借鉴项目学习模式,以现实任务“爱心捐赠”为引领,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整合、重构和拓展,尝试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序列,鼓励学生在解决内心真实问题的多轮探究中,掌握单元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之间的关联,提升学习图形的综合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项目学习单元教学问题解决创新意

一、设计理念

社会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具备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思维性强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路径。

项目学习也称项目式学习,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学习。项目学习因其解决现实复杂问题和赋予儿童自主权等特性,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

单元整体教学与传统的分课时教学相比,更强调将零散的知识点建立关联,在解决具有结构性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借鉴项目学习模式,以“爱心捐赠”的现实任务为引领,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构和补充,尝试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序列,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多轮探究掌握单元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之间的关联,提升学习图形的综合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在真实问题的驱动下,深入理解本单元体积、表面积等核心概念,探究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与思考中,构建平面与立体的关联,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任务选择

屯溪路小学地处省会城市,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通过前测调查得知,100%的学生参与过集体捐赠,3%的学生有随父母下乡捐赠的经历。选择“爱心捐赠”为项目任务,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友善、和谐的价值观,又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数学角度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解决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爱心捐赠”项目任务以为希望小学捐赠为主题,围绕捐赠物品和捐赠过程,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项目任务细化为“PK巨无霸”“体积知多少”“包装矿石”“包装文具”“打包装箱”五个分任务,另补充两节“探索规律”的拓展课。

四、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践层面,我们重点考虑了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核心概念,先研究体积,再研究表面积;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材料,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顺序,先整体建构,再具体研究;三是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鼓励学生提出内心的真实问题,在解决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生发智慧,培养创新意识。

下面重点阐述本单元三个典型课例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单元开启课:PK巨无霸

环节一:明确任务,引发问题

师:我们为希望小学举行爱心捐赠活动,同学们捐赠了很多书籍和文具,有一个同学的捐赠与众不同,是科学课要用到的矿石标本。

师:对于这些捐赠物品,你们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什么问题?

生:捐了多少本书?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哪个最大?

师:今天我们就来PK矿石巨无霸。(出示图1)

环节二:理解体积,比较体积大小

(1)观察法

生:⑦号体积最大。

师:怎么看出来的?上来指一指。

得出: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需要从长、宽、高三个角度观察比较。

(2)浸水法

师:②号和⑤号哪个体积大呢?如何比较?

讨论得出:放入等量的水中,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按照学生意见,教师借助多媒体投屏进行演示实验,观察得出:⑤号矿石的体积比②号矿石的体积大。

有学生质疑:大多少呢?

讨论后继续实验,用滴管取水,直至两个量杯中液面齐平。

得出:⑤号矿石的体积比②号矿石的体积大25mL。

学生(质疑):毫升是容积单位,用于矿石体积不合适。

环节三:体积单位及进率

(1)师:根据学习经验,你们认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这些体积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生: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根据学生对三个体积单位的描述,通过估一估、比一比、做一做,建立初步的表象。

(3)师: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你认为“大25mL”可以换成哪个体积单位?

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发现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

【设计意图】在解决“哪个体积大”的问题中,学生经历了三个思维层面:①观察法——体会到比较立体图形需要从“水平”“垂直”“纵深”三个维度进行观察;②浸水法——当肉眼观察无法比较体积大小时,学生首先想到“排水法”在解决溢出部分不便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