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措施的实施.docx
文件大小:2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5.78千字
文档摘要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措施的实施

春季是河蟹成长与发育之重要阶段,亦是河蟹养殖业进步之关键时期。因此,实施科学的养殖管理策略,对于提升河蟹存活率及繁殖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河蟹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疫病防治以及环境调控等,旨在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河蟹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水产养殖物种。春季作为河蟹的繁殖季节,随着气温的上升,水温的提高亦促进了河蟹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春季养殖河蟹的过程中,掌握关键环节至关重要,以期实现较高的经济收益。

一、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的池塘选择与改造管理技术

1、河蟹池塘的优选条件

河蟹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地点,以便于水体的引入和产品的运输。池塘底部应保持平坦,减少泥沙含量,且池塘的朝向以东、南为宜。池塘的坡度应为1:3,深度介于1.2~1.5m之间,单个池塘的面积应超过3.33hm2。

2、池塘的综合性改造策略

①清淤及加深拓宽

通过疏浚和加深等方法,使水体达到一定的水位平衡,进而实现高产。在冬季,排空池塘中的水,清除过剩的淤泥,维持水深在5~10cm,并让池底冻结并晾晒30d。适度疏浚当前水位,确保水塘的最大深度维持在1.2~1.5m之间,覆盖面积超过40%。

②建设防逃逸设施

河蟹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必须预先在池塘周围建立防逃设施。具体措施包括在池埂周围埋设两层高出埂面50~60cm的盖塑板,或者使用增厚的塑料薄膜,确保埋入地面下20cm处。每隔1m应设置一根支撑桩,这些桩可以利用当地材料,如木头或竹桩等制成;支撑桩应略微向水池内部倾斜。每个鱼池需有独立的进出水系统,基础设施完善。进、出水口应装60目筛网防逃逸和外来生物。水塘应有浅水区,水深不超过0.8m。

③安装微孔增氧设施

采用条式布局法,将供气管道安置于池塘中央区域,并确保其位置高于池塘最高水位10~25cm。送风管道的间隔应维持在大约10m,以确保各送风管道的高度一致,且高度差异不得超过10cm。在供气管道的两端,应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一根微孔管道,一端连接至主供气管,另一端延伸至距离水池约1m的位置。微孔管道宜采用竹材等自然材料,并在高于水池底部10~15cm的位置进行固定。风机的匹配功率密度应不低于1500~3000瓦/hm2。微孔管道之间的间距约为1m。

④消毒池塘

在进行池塘养护前,应将池塘水位调节至20cm。随后,将2250~3000kg/hm2的生石灰溶解成浆状,均匀撒布于池塘内。次日,需对池塘进行1次翻耙作业,确保污泥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彻底消灭水中的病原菌、寄生虫以及非目标鱼类等有害生物。

⑤种植水草

经过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后,池塘即可着手水草的种植工作。以伊乐藻作为主要栽培品种,通过截断植株并分段进行全池扦插的方式进行育苗,扦插量应控制在150~225kg/hm2之间。伊乐藻适宜与其他沉水植物,例如苦草、轮叶黑藻等共同栽培。池塘边缘2m范围内的浅水区域,作为河蟹蜕壳的专属区域,其主要功能在于为河蟹提供一个安全的蜕壳环境,但该区域的水生植物种植密度不宜过高,通常维持在2.5kg/hm2。播种工作宜在3月或4月进行,具体操作为将种子浸泡于容器中,5天后取出,与细土混合后撒播于河蟹蜕壳区域;播种时应选择无风之日。净化区域则以伊乐草等植物为主,采用每2m间隔进行高密度扦插的方式。在池塘中,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50%~60%。

⑥投放活螺蛳

螺蛳作为河蟹养殖中的一种天然饵料,其在池塘中的适量投放不仅能够降低人工饲养成本,同时亦有助于水体的净化。首次投放的时间宜选择在清明节前后,投放量应控制在3000~3750kg/hm2之间;第2次投放则安排在7-8月,投放量2250~3000kg/hm2。

⑦设置生态净化池及暂养区

在池塘中,除了养殖池塘之外,还应构建一个生态净化区及临时暂养区。水体采用循环水系统。在净化区,通过引入螺类和水生植物等手段,逐渐构建起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暂养区设有临时养殖池,用于根据蟹的大小规格进行分批暂养。每个临时养殖池的面积介于0.2~0.4hm2之间。

二、河蟹苗种选择与投放管理技术

1、优质蟹种的选择

引进长江系中华绒螯蟹中品质优良的“长江1号”“长江2号”等品种。其规格为100~140只/kg,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鲜明的色泽、敏捷的活动能力、相对一致的体型、完整的附趾以及无损伤的外观。

2、蟹苗的科学投放策略与注意事项

在2月~3月期间的晴朗上午,适宜进行蟹苗的投放作业,投放密度应控制在每10500~12000只/hm2。投放前,应对待投放的蟹苗进行3%浓度的食盐水浸泡处理,持续时间为3~5min,以促进其顺利过渡至自然生长状态。随后,让蟹苗自行缓慢游动,并逐步迁移到暂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