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植物病害防治1..ppt
文件大小:30.85 MB
总页数:1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9.59千字
文档摘要

七、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病害的种类水稻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小麦病害: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等。玉米病害:玉米大、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茎腐病、病毒病等。棉花病害:棉苗立枯病、疫病、炭疽病,棉花枯、黄萎病,棉铃疫病、红粉病、红腐病、炭疽病等。果树病害:苹果、梨树腐烂病,枝干、果实轮纹病,霉心病,锈病,苹果褐斑病,黑星病;桃缩叶病,桃穿孔病,褐腐病;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等。蔬菜病害:十字花科软腐病,病毒病,霜霉病;茄科病毒病,番茄灰霉病,辣(甜)椒疫病;葫芦科:黄瓜霜霉病,瓜类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等。稻瘟病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此病,其中以亚洲和非洲等主要稻区发病较为严重,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特别重的田块可以造成绝收。水稻纹枯病是遍及全球的水稻病害。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发生,但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最重。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矮秆、多蘖和密植等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纹枯病的发展蔓延加快,危害也日益严重。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细菌病害。在欧洲、非洲、美洲、亚洲都有发生,而以日本、印度、我国发生较重。目前已经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水稻种植业的重大威胁。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秕谷增加,米质下降,一般减产10~30%,严重可达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可以绝产。条锈:主要在西北、华北、淮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发生危害。1950、1964、1990和2002年4次大流行,分别引起小麦产量损失60、36、25和14亿kg。叶锈:主要在长江中下游麦区和西南(四川、贵州)发生多,近年,缺少抗病品种,华北、东北麦区也有上升趋势。秆锈:主要在东北、内蒙古、西北春麦区和华东沿海、长江流域等冬麦区危害。条锈叶锈秆锈小麦赤霉病多发生在穗期多雨、气候潮湿地区,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东部尤为严重,近年来,逐渐向北蔓延。不仅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感病籽粒还可产生多种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导致人畜中毒。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真菌Blumeria.graminis.sp.tritici引起的气传性病害,在世界各主要小麦产区均有发生。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发生,其中以西南地区和河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发生较重,而且西北地区和东北辽宁等省春麦区,也日趋严重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山东省胶东地区和河北、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发生较重。玉米大斑病主要分布于世界气候相对较凉爽的地区,如亚洲北部、北美、南美、南欧、北欧的一些国家。我国东北、西北春玉米栽培区、华北夏玉米栽培区及南方高海拔山区尤为严重,成为玉米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目前小斑病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广东、广西、陕西、湖北等省(市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也叫黄斑病、拟眼斑病、黑霉病。20世纪80年代,随着以黄早4、丹340、E28、掖107为亲本的玉米杂交种的大面积推广,使该病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吉林等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1.病株2.病叶背面蜡白色突起3.病穗苞叶蜡白色突起4灰飞虱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多不能抽穗,发病几乎等于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棉苗立枯病轻则缺苗断垄,重则大面积毁种重播。长江流域棉区较重。北方棉区常年发病率在50-60%,严重时可达90%。棉炭疽病苗期症状棉炭疽病病叶棉花炭疽病是苗期和铃期病害。苗期主要危害幼根,常与立枯病和红腐病混合发生。苗期在长江流域发病重。当炭疽病菌病菌孢子落到苞叶或铃面,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或伤口而侵入棉铃发病。棉花红腐病在北方棉区近年来发生较严重。该病主要在5月份发生。北方苗期较重,南方铃期较重。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棉枯萎病区已基本普及抗病品种,枯萎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新疆棉区危害仍较严重。棉花黄萎病为我国B类检疫性病害。目前,棉花黄萎病已成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障碍。被称为“棉花癌症”。深褐色黄褐色不变色健株棉枯萎棉黄萎苹果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导致果树死枝、树体死亡,甚至毁园,是北方苹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苹果树腐烂病大枝4.影响外贸、出口我国感染柑橘黄龙病、溃疡病的柑橘不能出口;我国禁止从美国、加拿大感染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小麦进境,禁止美国等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梨火疫病流行区的玉米、苹果进境5.病原生物产生导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