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题申报书:指向工程思维的高中通用技术开放性试题命题研究.docx
文件大小:14.71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5.2千字
文档摘要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指向工程思维的高中通用技术开放性试题命题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高中通用技术开放性试题命题现状:

当前,高中通用技术考试命题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断增加问题解决方案的开放性。例如,浙江省2024年6月选考科目命题中,通用技术试卷以阳台晒衣架的防雨问题、我国电气化公路示范线等情境,引导考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从试题形式上看,浙江省2024年6月选考通用技术试卷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丰富了答题形式,增加了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和题型的创新性。同时,试卷进一步强化了对考生工程思维和创新设计的考查,如通过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的分析与设计,考查考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方案构思与创新能力。

2010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也体现出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其题型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覆盖了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四个层次的能力要求,突出了高中通用技术的主干知识。

浙江省通技高考试卷分析中提到,通用技术高考试题具有基础性、整合性、导向性、开放性、时代性等特点。试题以学生周围的事物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整合,强调从设计思想方法到设计实例的转化,体现了学科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选题意义:

工程思维培养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从青少年教育角度看,工程思维涵盖问题解决、创造力、创新和合作等方面,不仅在工程领域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重要价值。如《问天少年》通过丰富的空天军事科普内容,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提升孩子的全面素养,对青少年工程思维的启迪作用很大。

在高中阶段注重学生工程思维培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现实需要。高中生的工程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发展工程思维有助于学生掌握现有知识、养成自学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通过工程思维,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逻辑性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达到掌握和升华所学科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自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价值:

指向工程思维的高中通用技术开放性试题命题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思维。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如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试题中,通过雨棚的设计、学校走廊灯的控制与设计等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的工程思维、图样表达和创新设计能力。

该研究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开放性试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分析、推理和创新,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实践中获取技能。例如,2010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中的试题,注重技术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开放性试题命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引导教学重视教材、关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如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通用技术命题中,试题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引导教学回归基础与教材,重视操作实践。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研究目标:

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探索高中通用技术开放性试题命题方法,提高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具体而言,通过对开放性试题的精心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升对技术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内容:

通用技术开放性试题的设计主题、内容、流程等方面的研究。在设计主题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如阳台晒衣架的防雨问题、学校走廊灯的控制与设计等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在内容方面,涵盖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制作等多个领域,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流程上,注重问题解决方案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设计多个方案,培养学生的方案构思与创新能力。

在命题中融入工程思维,考查学生的创新设计素养和系统分析能力。通过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的分析与设计,如对台虎钳钳口的改进设计、消防车道自动升降路障的设计等问题,考查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节能、责任意识,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设计的考查,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设计多个方案,考查其方案构思与创新能力。

重要观点:

通用技术课程应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