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张家口市桥西区地名考述:承载历史与文化》.pdf
文件大小:291.8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7千字
文档摘要

《张家口市桥西区地名考述:承载历史

与文化》

*张家口市桥西区的地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命名与地理环境、军事防御、商贸发

展及宗教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命名由来、历史演变、典型地名解析三个方面展开详细

考述:

一、命名由来

桥西区因位于清水河西岸而得名(抖音百科)。这一名称的形成与清水河上的桥梁密切相关。

1600

明万历二十八年(年),在清水河上修建普渡桥(后称通桥)后,桥东、桥西的地域划

分逐渐明确,桥西之名由此沿用至今(张家口档案方志)。此外,桥西区作为张家口市区的发

祥地,其核心区域堡子里(张家口堡)的军事与商贸功能,进一步奠定了桥西在城市发展中“”

的重要地位(抖音百科)。

二、历史演变

桥西区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东窑子镇东湾子村等地出土的石器和陶片证明了早期人类

活动的存在(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政府)。自明代建置以来,其行政归属与区域范围历经多次

调整:

?14291613

明代:宣德四年(年)建张家口堡,作为军事要塞;万历四十一年(年)建来

远堡,成为蒙汉互市的重要场所(抖音百科)。

?16931724

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年)属万全县;雍正二年(年)设张家口理事同知厅,

1761

侨治堡子里;乾隆二十六年(年)设察哈尔都统署,桥西成为察哈尔地区的政治中心

(张家口档案方志)。

?民国时期: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为察哈尔省省会驻地;1937年日军侵占期间

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所在地(抖音百科)。“”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正式设立桥西区,历经多次区域调整,形成现有的行政格局(张家

口市桥西区人民政府)。

三、典型地名解析

(一)军事防御相关地名

1

1.堡子里(张家口堡)明宣德四年(1429年)建堡,是长城沿线重要的军事城堡。其功能从

单纯的军事防御逐渐演变为军事与商贸结合,现存明清建筑47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

物馆”(张家口新闻网)。堡内街巷名称如“武城街”“鼓楼西街”等,均与军事布局相关(张

家口新闻网)。

2.大境门清顺治元年(1644年)建,是长城四大关隘之一,门楣“大好河山”为察哈尔都统

高维岳所书。其名寓意境门之外,大好河山,是张库大道的起点,见证了明清至民国时“”

期的商贸繁荣(张家口桥西区长安网)。

3.上东营、下东营、蒙古营清代满洲八旗、蒙古八旗驻军营地演变而来。上、下东营位于长

青路一带,为满洲八旗驻地;蒙古营位于明德北,分上、中、下三部分,是蒙古八旗驻地

(搜狐网)。

4.南营坊明代兵营,清康熙年间扩建,因位于张家口堡之南得名。现仍保留部分明清建筑格

局,是桥西军事文化的重要遗存(搜狐网)。

(二)商贸与交通相关地名

1.明德街明清时期张库大道的核心路段,因连接张家口堡与来远堡而繁荣。街道两侧商铺、

票号、货栈林立,是桥西商贸鼎盛的象征(张家口档案方志)。

2.元宝山因形似元宝的巨石得名,明清时期为皮毛交易市场。西沟河畔皮垛如山,骡马成

群,是张库大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搜狐网)。

3.铁道南街、铁道北街因临张绥铁路旧线而得名,是铁路货运仓储区。周边有铁路宿舍、车

站等设施,反映了铁路对桥西城市发展的影响(河山新闻)。

(三)地理与自然相关地名

1.赐儿山因云泉寺内的子孙娘娘殿得名,相传求子灵验。山间有冰洞、水洞、风洞三奇,自

然风光与宗教文化交融,是桥西的标志性景点(抖音百科)。

2.西太平山桥西区最高点(海拔1032米),因位于清水河西岸得名。山上有明代长城遗

址,可俯瞰市区全貌,是军事防御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体(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政府)。

3.平门因地处平坦山口得名,是张家口长城的重要关口。平门大街连接市区与坝上地区,历

史上为军事与商贸通道(抖音百科)。

(四)宗教文化相关地名

1.1393

云泉禅寺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