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张家口市桥东区地名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pdf
文件大小:269.6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42千字
文档摘要

《张家口市桥东区地名的历史演变与文

化内涵》

张家口市桥东区地名考

一、名称由来与历史沿革

1600

桥东区因地处清水河东岸而得名,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明万历二十八年(年),清水

河上建成普渡桥(后称通桥),桥东、桥西始分(张家口档案方志)。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终点站张家口站选址通桥东郊,成为桥东城区发展

的原点(张垣文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张家口设市,桥东为第一区;1955年正式定

名为桥东区,沿用至今(张家口市桥东区人民政府)。历史上,桥东区曾多次调整行政区划,

如1961年拆分为东安区、花园区,1963年恢复建制,并于2016年并入原宣化县的大仓盖

镇、东望山乡(塞北利剑)。

二、地理特征与地名关联

桥东区地处清水河东岸,境内清水河、东沙河、盘长河等河流纵横,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海拔560-1600米(张家口市桥东区人民政府)。地理特征深刻影响地名命名:

?河流相关地名:如东河沿社区因临清水河而得名,王家寨河沿岸村落多以“河”“沿”命名。

?地形相关地名:鱼儿山街道因背靠鱼儿山得名,黑石坝社区因地处山体黑岩地带而名。

?交通枢纽影响:京张铁路贯穿全境,火车站周边形成“站前东大街”“铁道东路”等铁路特色

地名(河山新闻)。

三、历史事件与地名印记

桥东区是张家口近代工业、商业和革命活动的核心区域,历史事件深刻烙印于地名:

?铁路与工业:张家口站作为京张铁路终点,带动周边形成“铁路斜街”“车辆段大院”等铁路

关联地名(河山新闻)。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张垣电灯公司等工业设施周边出现工厂“

路”“电灯巷”等地名。

?革命活动:中共张家口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京绥铁路总工会旧址等地名,见证了桥东区

作为“西北革命中心”的历史地位(张家口档案方志)。

四、行政区划与街道名称由来

1

桥东区现辖5个街道、2个镇、1个乡,其名称多与历史、地理或功能相关:

?五一路街道:原名沙河路街道,1968年因境内五一大街更名为五一路街道,五一大街为建

国后新建主干道,象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胜利北路街道:因连接胜利公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火车站而得名,见证了张家口解

放历史(河山新闻)。

?花园街街道:清代为驻军花园旧址,民国时期发展为商业街区,故名花园街。“”

?工业路街道:因沿线分布铁路工厂、机械厂等近代工业而命名。

?红旗楼街道:因1958年建成的“红旗楼”地标建筑得名,寓意社会主义建设的红旗高高飘

扬。

五、乡镇与村落名称溯源

桥东区乡镇村落名称多与军事、移民、自然环境相关:

?大仓盖镇:明代为宣府镇储粮之地,因粮仓众多且顶部形似草帽,故名大仓盖;小仓盖“”

镇因粮仓较少而名。下辖村落如:

?李指挥庄村:纪念明朝战死的李姓指挥使,原名“于坎地”,后为纪念英雄更名(塞北

利剑)。

?双庙村:因村北有“三官庙”和“太岁庙”两座庙宇而得名(塞北利剑)。

?东望山乡:因乡人民政府驻东望山村得名,该村明代设瞭望台,用于向西瞭望蒙古骑兵,

初名“西望山”,后演变为“东望山”。

?口里东窑子村:因位于清水河东岸窑址而得名,“口里”指长城以内,区别于坝上地区。

六、民族融合与地名特色

桥东区历史上是多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在地名中留下痕迹:

?回族聚居区:如“清真寺街”因清代清真寺而得名,“福安街”寓意民族和睦、安居乐业。

?“”“”

移民村落:大仓盖镇的梅家营大辛庄等村落,多为明代山西移民以姓氏命名(塞北利

剑)。

?军事屯堡:青边口、常峪口等村落,原为明代长城防线的屯兵堡寨,名称保留了军事防御

功能的印记(塞北利剑)。

七、地名变迁与现状

桥东区地名随历史进程不断演变:

?“”“”2019

铁路影响:京张铁路通车后,火车站铁道街等地名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