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
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篇一」
根据上级有关安全工作要求,学校工作需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做到反应迅速、组织有序、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特制定如下防溺水制度:
一、指挥系统
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协调一致。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准备工作
1.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制定相关的制度。
2.通过讲座、班会,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教育。
3.常年设立安全值班工作小组,电话畅通。
三、应急行动的实施
(1)对学生加强游泳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到河边、塘边玩耍,不得私自下河游泳,如确需到游泳场游泳的,必须有家长带领。
(2)让学生掌握有关防溺水、自救等知识,在紧急情况下,会进行简单的处理。
1.加强领导,切实把学校防溺水工作落到实处,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做好防溺水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和分析本校防溺水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成立相应的应急防范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工作责任。
2.突出重点,开展以预防学生溺水事故为主的每月定期分析制度。各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对学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隐患的自查和整改,对学校周边的河流、池塘、水库等水域以及学校附近的情况进行分析,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3.完善制度逐步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各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防溺水事故发生的安全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尤其是要认真做好节假日、学校放学期间学生预防溺水的教育和管理,要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严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同时,要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制度,特别是节假日期间的值班保卫制度,学校领导要坚持领导带
班,增强值班力量;值班电话要保证24小时有人接听,要严格信息报送制度,遇有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妥处置的同时,要及时,如实上报相关信息,不得隐瞒不报或迟报,漏报。
4.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要利用墙报、黑板报、班会、小广播以及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形式,结合下发的防溺水有关资料对学生溺水伤亡事故案例进行反复多次的安全教育;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生安全须知》《中小学生自我防范安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丛书》,广泛、深入地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5.围绕主题,开展“五个一”活动。各班要紧紧围绕“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杜绝溺水”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开展一次全校性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报告会,出一期防溺水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举办一项竞赛活动(如手抄报、征文、演讲等),召开一次家长会或印发家长的一封信等。
一旦发生学生溺水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内报警、组织施救。如有伤者,应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救治。通知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救护。组织调查、上报,处理相关事宜。
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篇二」
1.学校防溺水的安全防范工作由政教处牵头,组织护校队、班主任开展日常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帐;
2.每年的五至九月为工作的重点时段,学校要通过集会、橱窗、校园广播、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3.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游泳基本常识、安全防范要求等方面的教育,牢记“生命第一,游有监护”的学校要求;
4.结合本校的学生特点和所处地理位置,防范学校周边两个水库,高温季节安排教师,加强巡查;
5.在重点防范时间内,加强对班级防溺水工作的管理考核,强化班主任工作责任。
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篇三」
一、上、放学实行路队制度,按原已编路队执行。对居住偏僻、分散的学生要结伴进出路队,不得单人上放学。
二、在校期间,若有学生下河洗澡,谁发现谁举报,对获取有证据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洗澡者,学校通知家长,共同教育。对配合不力的家长,学校将其子女交给家长监管。
三、值日教师和学生会干部要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进行严密监视、追踪查
访,对易引发溺水事故的深水河段进行巡逻,对住宿生出入进行严格登记,对走读生的离校情况进行清理。
四、班主任要每周收集一次学生在校、在家防水安全行为方面的事例,定期与水源附近学生家长联系,形成学校、班级、家庭防水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
防溺水安全工作制度「篇四」
学校要根据季节对学生开展经常性的“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活动。要运用集会、黑板报等方式广泛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学生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溺水危害的认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溺水后救生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救生与自救方法。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切实加强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排除可能存在的溺水隐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为确保学生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学生溺水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