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的影院
摘要:本篇论文先是阐述了弹幕、弹幕视频的含义,并且说明中国弹幕与日本弹幕发展情况的不同,接着结合已有弹幕电影案例,从参与式文化、媒介融合等角度,对比传统电影与弹幕电影形式的不同,来探讨弹幕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景观,其带给观众的影响。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稍微展开了对未来弹幕电影发展趋势的探讨。
关键词:弹幕电影、参与式文化
Abstract:First,thepaperexpressesthedefinitionofbarrageandbarragevideo,describesthedifferencebetweenthedevelopmentofChinesebarrageandjapanbarrage.ThencombinetheexamplesofbarragemoviewiththeviewofParticipatoryCultureandMediaconvergence.Comparingthedifferenceoftraditionalmovieandbarragemovie’sformtodiscusshowdothebarrageasanewMediaconvergenceaffectaudience.Andstartingfromtheviewofaudience,developthediscussionforthetrendofbarragemovieinthefuture.
Keywords:barragemovie,ParticipatoryCulture
弹幕电影
(一)弹幕
弹幕电影源自弹幕视频。弹幕视频,是将人们对视频的评论以滚动的方式,呈现在视频上。而“弹幕”一词是从日本来的舶来品。其本意是指屏幕中出现大量相同评论。“弹幕”是一种延时性,跨越时空的评论存在。在“弹幕”引进中国后,其意义随着弹幕在中国的拓展而发展。中国的弹幕指从视频画面上飞过去的评论,同时弹幕的应用领域不再仅局限于青年亚文化圈,进一步进军到饭圈、电视剧圈等等,形成了各自圈层文化、各自的梗语言。并且弹幕的实际运用由动漫视频网站(如:Acfun、bilibili)拓展到一般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
(二)弹幕电影
弹幕电影,主要指“带有弹幕功能的电影,这类电影允许观众在影院观影时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将评论即时发送到电影画面中,形成互动观影的效果”。韩璐《互动与干扰: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弹幕电影探析》,《传媒》2015年第19期,第69页
韩璐《互动与干扰: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弹幕电影探析》,《传媒》2015年第19期,第69页
目前中国市场已有的对弹幕电影尝试的例子有:2014年7月31日在杭州传奇奢华影城5号厅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此后的《小时代3》《绣春刀》《单身男女2》《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等作品也安排了弹幕电影专场。从中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弹幕电影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式的,主要通过信平台收集、审核观众评论后,由投影仪投射在大银幕两侧的墙上;另一种则是《小时代3》式的,观众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直接把自己的评论发送到大银幕上,其操作方法比较接近网络弹幕视频。”汪文忠《弹幕电影发展之我见》,《中国电影市场》2015年第12期,第32页。
汪文忠《弹幕电影发展之我见》,《中国电影市场》2015年第12期,第32页。
二、观众角色的转换
(一)主动的参与者
弹幕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观影模式以及受众角色。在传统的观影模式中,电影是一种封闭的文本,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弹幕电影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于电影与观众间重构了一种新型的关系。弹幕电影与传统电影比较,弹幕电影可以通过吐槽、即时评论的方式,将观影感受直接表达出来,营造出了一种观众与电影、观众与影院、观众与观众之间互动的氛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观影过程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观影效果和观影体验层面看,弹幕游戏、弹幕视频可以说是弹幕电影的“前辈”,因此其具有的强烈的互动性和游戏色彩,在弹幕电影上也会有所体现。
从观众的心理层面来说,弹幕电影这种设计实现了大屏观影、小屏互动并最终通过大屏来展示小屏互动的所有内容,充分地调动小屏和大屏来共同参与观众的观影过程,并且让小屏和大屏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依托的关系。这种方式满足了当前观众习惯随时随地看小屏的需求,也满足观众一种秘而不宣的心理:“用户在影片滚动的弹幕中获得形式上的快感——只要看到自己的弹幕能够在屏幕中出现,无论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带来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