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题申报书: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研究.docx
文件大小:18.1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7.84千字
文档摘要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

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现状较为严峻。多项调查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的情况,例如一项针对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8874名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日均工作时长约9.80小时,平均每周末加班时长约2.43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长约51.43小时,且每周用于非教学工作任务的时间约11.85小时,超出每周教学工作时间2.22小时,花费在安全管理与疫情防控、材料及表格填报等方面的时间构成了非教学工作时间的主要事项。

从非教学任务的内容来看,也是极为繁重的。除上课外,教师还要承担教学计划制订、备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和活动组织等工作,并且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听评课等教研活动,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与工作日志撰写等。同时,还需频繁处理如填写学生信息统计表、教学设备使用登记表等日常行政事务工作,为迎接上级检查或完成创建类任务参与迎检、备查工作,甚至时不时要承担社区街道或乡镇行政机构委派的社会性事务工作,像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专项工作中走访农户信息及合影上传等任务,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而造成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学校管理因素方面,管理体制不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不顺畅,导致职责划分不清晰,工作安排易出现重复劳动;专业支持人员配备不足,使得部分非教学事务转嫁到教师身上;不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过于强调非教学方面表现,促使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在非教学工作上。社会期望因素也不容忽视,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安全保障、学校服务功能等有着较高期待,家长也对教师提出诸多个性化要求,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非教学工作负担。此外,部分教师自身情绪调节能力较弱,面对繁重工作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和自身状态。

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2024年“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也首次被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教师减负工作,但目前教师减负仍普遍存在“不到位、不彻底”的问题,非教学负担过重现象并未得到真正缓解。

选题意义

开展“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研究”意义重大。首先,有助于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让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核心工作中,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能够接受到更优质、专注的教育教学服务。其次,能够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其可以静下心来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教师在教学技能提升、学科知识深化等方面不断进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最后,减轻非教学负担还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利于教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减少职业倦怠情况的发生,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也有着积极影响。

研究价值

本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理论方面,能够深入剖析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产生的根源、影响因素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管理、教师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在实践方面,通过构建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协同参与教师减负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有助于优化整个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构建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多元协同治理体系,通过多主体、多层面的协同合作,全面梳理并精准定位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各类来源,深入剖析其对教师教学工作以及教师自身发展带来的多维度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与策略,力求有效减轻中小学青年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核心事务当中,进而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专注的教育服务,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地发展。

研究内容

非教学负担的来源分析:细致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非教学负担在不同层面的来源。例如,从学校管理角度,探讨管理体制不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不顺畅所导致的职责划分不清,使得工作安排出现重复劳动,以及专业支持人员配备不足,致使部分非教学事务转嫁给教师等情况;从社会期望层面,分析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安全保障、学校服务功能等的高期待,以及家长对教师提出的个性化要求等如何增加了教师的非教学工作负担;同时,也会考量政策执行偏差等因素对教师非教学负担产生的影响。

非教学负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