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机理与干预机制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研修的形式、内容、技术支持等方面。例如,有研究对中小学网络教研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反思,指出传统教研活动存在学科孤立、时空限制等不足,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研能弥补这些缺陷。
同时,关于宁夏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现状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和建议。此外,我国教师网络研修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梳理了国家政策支持下教师网络研修的发展演变。
然而,对于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网络研修干预机制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
选题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研修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数字时代,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学习与自主发展已成为关键。例如,教育部办公厅明确提出组建区域智能研修共同体,升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教师在网络研修中的情感投入程度直接影响着研修效果。如果教师情感投入不足,容易出现学习投入度低的现象,影响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机理与干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价值: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的内在机理。通过基于文本主题挖掘的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分析,可以精准挖掘教师评论主题和学习情感状态,为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通过构建有效的干预机制,可以促进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研修。例如,满足个性化研修需求,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学习方式单一等问题,将教师个性化研修活动规模化、数据化、智能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虚拟空间实现不同角色类型的转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构建科学的教师培训评估体系,解决校本研修互助共通难等问题。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揭示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的机理,构建有效的干预机制,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效果。
研究内容: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教师在网络研修中的情感投入情况。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在网络研修中容易出现学习投入度低的现象。例如,基于文本主题挖掘的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分析指出,教师在研修初期以及研修后期,低投入情感状态较为明显,而在研修其他阶段能维持高投入情感状态。同时,教师的积极情感集中分布在“研修评价”“学习收获”和“个人体会”主题,消极情感集中在“研修评价”“改进建议”和“自我反思”主题。
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的因素:影响因素包括教师个体特征和研修客体因素。教师个体特征如自身发展程度、学习能力、专业基础、教学实践、工作等会影响情感投入。研修客体因素包括研修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难度,研修平台的资源丰富度、易用性,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等。例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教师网络研修机制与路径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指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网络研修中存在合作关系未落实、核心概念认识不足、研修过程不规范、优质研修资源短缺、研修平台易用性欠佳等问题。
探索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的机理:构建基于文本的教师网络研修主题—情感分析模型,以实现对教师评论主题和学习情感状态的精准挖掘。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挖掘教师评论主题和学习情感状态,为探索情感投入机理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构建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干预机制:从教师个体和研修环境两个方面构建干预机制。针对教师个体,提高教师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时间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例如,通过设置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提高学习投入度。针对研修环境,优化研修设计,提供丰富多样的研修资源,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观点: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是影响研修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有效的干预机制可以促进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研修,提高研修效果。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机理与干预机制为研究对象,按照“文献研究—现状调查—因素分析—机理探索—机制构建—实践验证”的逻辑顺序展开。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探索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干预机制,并进行实践验证,以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效果。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教师网络研修、文本挖掘和情感投入的研究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