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题申报书: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ocx
文件大小:14.61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5.37千字
文档摘要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及其保障体系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在多地展开试点。北京丰台、浙江宁波、贵州贵阳等地纷纷探索适合本地的教师退出方式。例如,北京丰台提出对思想政治素质差、业务能力弱等情况的教师年度考核为不合格,不合格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调整岗位;浙江宁波详细列出了教师退出的渠道、程序及待遇和争议处理等事项;贵州贵阳实行末位退出机制,对综合考核排名末位的教师采取“首次取消目标绩效、再次调离转岗、三次落聘退出”。各地退出机制虽存在差异,但总体目标都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教师退出机制主要包括解聘、降岗、调岗等方式,考核标准各不相同。

2016年我国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制度,目的是打破教师终身制,让不合格教师退出。当前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在定期注册制度基础上,对教师进行更严格的考核、评价与淘汰。

选题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构建合理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至关重要。一方面,能解决教师队伍中的“老大难”问题,如教师调动难,学校管理层难以调动公办教师配合工作,教师内部分化严重,“忙闲不均”;编制配置结构性失衡,部分学校缺教师但编制解决困难。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危机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研究价值:

对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及其保障体系的研究,可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改进现行政策提供参考。通过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办好优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流动。例如,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校内岗位竞聘机制,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多机会,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整体教育效率。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1.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政策建议,并验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具体目标包括:

深入分析国内外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现状和经验,为我国提供借鉴。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构建方案,包括退出的标准、程序和方式等。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退出机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完善的中小学教师退出保障体系,减少教师退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保障退出教师的合法权益。

2.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内容涵盖中小学教师退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教师退出机制的构建、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中小学教师退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离职率上升、转行意愿增强及职业倦怠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如韩国中小学教师离职增多的现象,发现教师离职率上升的原因包括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下降、学生难以管理以及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等。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如我国部分教师把教师作为一个跳板、职称晋升困难、福利待遇不尽如人意等问题,综合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退出现状的因素。

对教师离职现象进行分类研究,包括自愿辞职和荣誉退休等情况,分析不同类型离职教师的特点和原因。例如,韩国近年来“自愿辞职”的教师数量不断攀升,尤其是教龄不足10年的年轻教师选择离职的情况增多。在我国,也存在一些教师因个人发展、工作压力等原因选择离职的情况。

教师退出机制的构建:

明确教师退出的渠道、程序、待遇和争议处理等事项。参考各地已有的实践经验,如北京市丰台区提出对思想政治素质差、业务能力弱等情况的教师年度考核为不合格,不合格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调整岗位;浙江宁波详细列出了教师退出的渠道、程序及待遇和争议处理等事项;贵州贵阳实行末位退出机制等。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避免“一刀切”。不能以学生成绩等单一标准作为退出依据,要结合教师的劳动职业特点和队伍建设规律。例如,在考核中应充分考虑教师的道德品行、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避免教师教学出现功利化倾向。

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个性化的退出方案。对于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可以采取离岗退养等方式;对于教学能力不胜任的教师,可以进行待岗培训,培训合格后重新上岗,若仍不合格则考虑转岗或解聘。

保障体系的建立: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确保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对于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依法依规依程序撤销教师资格、清理退出教师队伍。

合理安排退出教师,为其提供个性化研修培训和基本福利保障。对于退出教学岗位的教师,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转岗培训或再就业指导;对于退出教师行业的教师,要保障其基本福利,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3.重要观点

教师退出机制应避免“一刀切”: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