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题申报书: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研究.docx
文件大小:16.55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6.87千字
文档摘要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不高,受限于家庭背景等因素,人脉资源匮乏等问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质量提升的“天花板”。例如,很多农村大学生家长缺乏对孩子就业的有效助力,甚至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影响孩子的就业选择及质量。

但另一方面,也有积极的变化趋势。据麦可思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对应届大学生的吸引力在增强,2023届本科生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较2019届有所增长,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同样呈上升态势,且2023届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近九成属于返乡就业,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也达到了80%。同时,中西部县域就业比例也在提升,2023届本科、高职毕业生在中西部县域就业的比例较2019届分别增长了4个和3个百分点,并且当地就业质量也有所改善,如在中西部县域就业的应届本科生和高职生的起薪、就业满意度等指标都呈现出增长态势。

选题意义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以及就业优先等重大战略背景下,开展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深远且重大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急需大量优秀人才投身其中,而农村大学毕业生作为熟悉乡村情况、具备一定知识素养的群体,其高质量就业能够为乡村带来新的理念、技术等,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重要潜在力量。从共同富裕角度来看,通过研究并促进这一群体高质量就业,有助于缩小教育公平的阶层差距,让更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凭借自身能力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与收入,进而带动家庭乃至整个乡村地区走向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并且,关注其高质量就业,也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积极作用。

研究价值

本研究聚焦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高质量就业的农村大学毕业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无论是参与乡村产业建设,还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其他行业领域就业,都能为所在地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可以根据对这一群体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就业指导服务等内容,培养出更契合社会需求、能高质量就业的农村大学生。而且,还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吸引更多的农村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为乡村带去活力,带动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让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更好地落地实施。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构建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考量,科学衡量这一群体的就业质量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影响其就业质量的各类因素,比如个人专业技能水平、家庭背景、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对就业质量产生的作用。最终,结合分析结果提出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路径,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助力这一群体在就业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推动地区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

研究内容

一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农村大学生就业以及区域就业差异等方面的学术文献,梳理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面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发放问卷,收集一手数据,从就业机会获取、就业岗位特点、就业主观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该群体真实的就业质量状况。

二是分析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既涵盖个人层面的因素,如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职业规划意识等;也包括家庭层面的因素,像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关系网络等;还涉及高校层面的因素,例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就业指导服务的完善程度等;以及社会层面的因素,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就业政策扶持力度等,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因素,找出制约就业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三是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中西部地区高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不同类型、科类高校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展开实地调研。结合先前对于就业质量指标的理论演绎分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就业领域专家进行访谈交流,形成具体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而构建相应的分析模型,运用统计分析等手段,考察各因素对中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