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2024年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景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出自《论语》,意思是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引用的古诗恰当得体,C项正确。
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
A项:“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句是说,你与我都远离家乡在外做官,谋求生计,在这离别的时刻,彼此的心情,自然能够互相理解,心领神会。客中送别,意虽悲而语却达,写得亲切、自然,表现了友谊的诚挚和深厚。“同是宦游人”的“游”的意思是“离乡远游”,而李明本人并未离家去外地,A项错误。
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刘禹锡《陋室铭》,意思是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鸿儒”泛指博学之士,“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意思是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不是表达读书乐趣的,B项错误。
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说一夜之间,冰雪覆盖了世界,枝头挂满了雪花,就像春天来了一样犹如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放。诗中采用是比喻的手法,而实际中,他们去春游,枝头开放的是真正的梨花,D项错误。
?
2、成语“滴水穿石”所说的“石”通常是指大理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虽然坚硬、不溶于水,但是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滴水穿石”就包含了这个化学反应,天长日久,大理石才会被滴穿。上述文字旨在说明:
??A:“滴水穿石”的环境
??B:“滴水穿石”的原理
??C:“滴水穿石”的利弊
??D:“滴水穿石”的哲理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首句先介绍了“滴水穿石”所说的“石”通常是指大理石,接着分析了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说明在长期潮湿的环境中,碳酸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而“滴水穿石”就包含了这个化学反应。故文段介绍了“滴水穿石”的化学原理,答案选择B项。
其他选项均未体现“滴水穿石”的科学道理,应排除。
故本题选B。?
【出处】《穿越时空的“碳”和“炭”》
?
3、大连人直面历史,表现出了应有的________,采取了极为________的做法,他们没有“砸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完好的保存了那些欧式建筑、广场和绿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度睿智
??B:理智开明
??C:魄力大胆
??D:胸襟另类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没有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保存了欧式建筑”可知,该空应体现大连人的“包容心态”。B项“开明”指思想开通通达,不顽固保守,符合语境。A项“睿智”指英明有远见;C项“大胆”强调有勇气;D项“另类”侧重与众不同。三者均体现不出“包容”的意思,排除A项、C项和D项。
验证第一空。“理智”指用理性和知识去思考,不凭感情用事,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
4、①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
②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③画卷展开,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
④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
⑤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
⑥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蒿竿撑住桥洞顶端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⑤⑥
??B:③⑤⑥①④②
??C:②③①⑤④⑥
??D:⑥④③⑤②①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
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②句中“这一紧急事件”指代不明,排除C项。③句描述的是展开画卷看到的情景,⑥句讲画上的细节,根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