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正手攻球技能形成阶段 .docx
文件大小:21.9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3.39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III

一引言

在我国的乒乓球训练中,制胜因素多用于比赛中,对于实践与日常训练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研究制胜因素在日常训练中的的影响来判断制胜因素对乒乓球技能形成的影响。通过研究制胜因素在日常训练中的影响来加强乒乓球的技能形成和丰富乒乓球技能学习的理论体系。

二制胜因素

2.1制胜因素的界定

制胜因素是指能够对训练和比赛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并且能够对比赛的胜负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

2.2乒乓球的制胜因素

2.2.1制胜因素类型及特征

乒乓球的制胜因素包括快、准、狠、变、转

乒乓球的制胜因素中快能够缩短击球间隙,加快挥拍击球的速率,对各种类型的打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准可以理解为落点的位置是动作固定的结果,通过落点的变换来控制比赛的节奏;狠可以理解为发展击球的爆发力和全身的协调用力提高运动员的专业力量素质是制胜的重要基础;变则是通过弧线的变化来改变落点的位置,从而打乱对手的节奏;转是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使球产生旋转,使球与原来球的方向发生变化。

2.2.2制胜因素的表现方式

制胜因素的表现方式为速度、落点、力量、旋转、弧线、节奏和战术变化。

速度是制胜的首要因素;力量是制胜的基础因素,发展击球的爆发力和全身的协调用力提高运动员的专业力量素质是制胜的重要基础;落点是制胜的关键因素;旋转是制胜的强化因素;落点是制胜的关键因素;旋转和弧线是制胜的强化与保证因素;

变要从球的节奏与战术中体现。

三正手攻球技能形成阶段

3.1泛化阶段

泛化阶段是指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的运动实践,只能获得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

3.1.1生理学基础

由于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分化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这个过程中肌肉工作的表现往往是动作福硬,不协测,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这些现象县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2]

3.1.2训练学基础

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面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训练的着重点应注重于动作结构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以及击球时间高点期。[1]

3.1.3泛化阶段学习特点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在泛华阶段的学习特点是建立正手攻球的动作表象,尝试模仿完整的动作结构,从击球的环节、击球的时间、击球点三方面入手,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在这个阶段常常容易出现击球动作不流畅、击球时间过早或推迟、击球点不稳点的问题。[3]

3.2分化阶段

分化阶段是指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

3.2.1生理学基础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时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等),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2]

3.2.2训练学基础

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1]

3.2.3分化阶段学习特点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在分化阶段的学习特点是初步掌握完整的正手攻球技术,且不断的发现自己的错误通过练习得到改正。同样也是从击球的环节、击球的时间、击球点三方面着重练习,从意识的参与、视觉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表现在迎接球的意识、判断球的落点、选择击球的时间。[3]

四制胜因素在技能形成阶段的应用分析

4.1制胜因素在泛化阶段的应用分析

4.1.1快在泛化阶段的应用分析

由于泛化阶段乒乓球正手攻球学习的特点,训练内容主要以徒手动作,多球训练和单点、单线的练习为主。因为多球训练可以进一步加强技术动作的牢固性,稳定性。从而为接下来的单球训练打好基础。在进行多球训练时,喂球者要根据训练者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控制喂球速度,从而保证训练这可以更好的掌握正手攻球动作。

4.1.2准在泛化阶段的应用分析

初学者在将球击打到对方球台时,落点不准。因为初学者击球时机掌握不是特别恰当,导致做完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