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结构,高智慧
【摘要】幼儿园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应结合园区自身的资源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户外体育活动资源,将此类资源与实际的体育活动形式结合起来,突出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强化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低结构材料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较为常见,其一来源于常见的生活材料,结构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二来源于当下“安吉玩具”组合性的投放使用。幼儿可以使用此类低结构材料,发挥想象、积极创造、自主游戏、互动交流。因此,低结构活动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更尊重在幼儿自由、自主的状态下自主学习与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低结构材料应用方法
“一物多玩”是幼儿运动中历久弥新的课题,如何巧妙将其运用到户外体育活动中,笔者所在幼儿园通过审议、研讨、观摩、学习等多次打磨,将园内户外体育活动中低结构材料进行了梳理与完善。在各个区域投放使用率较高及反复多次组合的材料,如布、瓶盖、易拉罐、报纸、布袋、球、轮胎、棍子、垫子、斜坡板、飞盘等。另外,木质攀爬组合及PVC滚筒平衡板等材料的安吉玩具,也是我园投放使用的器材,它有多种玩法及规则,幼儿可以自由搭建和摆放木质玩具,从而挑战不同的难度,也可以将低结构材料与木质攀爬组合相结合,体现游戏的趣味性及挑战性。教师在使用此类低结构材料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强化此类活动的游戏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积极地引导幼儿参与具体的游戏活动。这样才能发挥此类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户外体育活动氛围。
一、低结构材料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优势
(一)资源整合性优势
资源整合性优势与低结构材料的资源整合特征相关,即此类材料往往相对容易获得,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的材料,而且大多数为常见的生活物品。因此,此类材料的应用成本相对较低,幼儿园可以视情况准备更多的低结构材料分类摆放。另外,此类低结构材料的结构相对简单,其多具备组合性,如瓶盖、布袋、圈、軟垫等材料本身相对简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制订游戏计划和玩法,大胆创作。此类材料即可成为游戏活动中的基础资源,灵活变化出多种类型的应用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此类材料的实际应用结果,对材料的应用形式进行灵活调整,补充更多的低结构材料,或者变化更多类型的材料应用组合,在提升户外体育活动资源应用丰富性的同时,拓展幼儿的思维及促进多方面幼儿动作发展能力的达标,提升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资源的整合效果。
(二)自主探究性优势
自主探究性优势多与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相关,这种自主探究行为可以表现在自主性的户外体育活动中,也可以表现在团队合作类型的户外体育活动中。借助此类活动,教师可以灵活变化低结构材料的应用形式,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实际上,由于低结构材料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为此,幼儿对此类低结构材料也相对熟悉。在应用此类低结构材料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幼儿对此类材料的认知过程会转化成一种调动生活经验的过程,从而促使幼儿在此期间,根据生活经验参与相应的体育活动。这个过程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特点,符合幼儿的生活化认知特征,开展了适应性较强的、生活化教学特征相对明显的户外体育活动,借此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三)课程游戏化优势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入推广的背景下,结合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如走、跑、跳、攀登、投掷、钻、爬等基本动作和技能的训练在幼儿体育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投放材料,依据幼儿的喜好、兴趣投放材料,依据户外场地多种功能需求配置游戏材料。现在的户外活动不是教师将游戏材料摆放好,活动设计好,而是幼儿自己设计游戏玩法,寻找游戏材料及同伴,让活动场地及材料具有开放性,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小主人。
二、低结构材料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一)重组低结构材料,变化体育活动类型
幼儿园在准备低结构材料时,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圆圈、瓶罐、布袋、软垫等。在准备此类材料时,教师应分析此类材料的特征,并思考不同类型的组合形式,结合幼儿园现有的体育运动设施,重组低结构材料,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例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投放了不同材质的材料,幼儿根据场地自选游戏材料,有的幼儿拿着鼓棒敲击着PVC管;有几个幼儿站在滚筒上行走的同时,和小伙伴进行了相互传球的游戏;在安吉木质玩具上方和下方投放软垫,有的幼儿在上面“倒挂丁沟”,手上还拿着小圆圈做着投掷游戏;有的幼儿利用山坡斜坡的高度,自主选择棉布、滑行板、布袋等材料,会使用山坡滑行游戏,体验不同材质的材料,滑行的速度也不一样……
(二)创设自主游戏情境,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
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可有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