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与UML》教学单元设计
PAGE6
《软件工程与UML》
教案单元设计
专业大类:电子信息
所属专业:软件技术
所属模块: 单元10敏捷开发
所属任务: 任务2用户故事和故事点
授课时长:2课时
基本信息
所属模块
单元10敏捷开发
所属任务
任务2用户故事和故事点
授课对象
大二学生
授课时间
第N周第M次课
授课地点
教材选用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软件工程与UML(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本次课属于模块十敏捷开发,完成任务2用户故事和故事点,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已经细分了子功能模块。本节课将子需求点细化成故事和故事点。
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基础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如何将产品经理给定的需求文档细化成子功能。
认知与实践能力
学习能力:学生具备查找资料的能力,但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敏捷开发的各个阶段的迭代过程。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遇到问题,在网上百度查找和翻阅资料的能力,但是对于功能复杂的模块还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才能逐步领会。
学习特点
学生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善于利用B站、短视频网站学习知识点、善于使用检索技术查找项目管理流程片段,喜欢贴近现实具有游戏性的案例题材,课堂参与度高,但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掌握敏捷开发模型的实施过程。
掌握将产品需求转化为故事和故事点。
学会用故事和故事点来及描述需求。
能够通过需求分析将需求提炼为可行的需求点。
能够将子功能转化为故事和故事点,通过故事和故事点来描述产品需求。
能够在项目管理平台中,在项目软件需求(故事点)。
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如何使用故事或故事点来描述需求。
教学难点
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故事或故事点来描述需求,并在项目管理平台中设置相关页面。
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法-小组汇报与学生互评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多项课程实践任务,采取小组汇报形式进行任务成果展示,并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精神。
(2)讨论法
将4位同学分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能够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初探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要点
【温故知新】
回顾“共享茶社”中上一节课的需求列表。
【发布复习任务】
分小组列出上一节课得出的产品待办列表。
【发布预习任务】
在职教云上发布任务:如何将待办列表拆分成用户故事。用户故事、故事点和产品待办事项的区别。
【完成复习任务】
学生根据需求说明书和源代码画出详细的类图和顺序图。
【新知拓展准备】
自学使用用户故事或故事点来描述产品待办事项。
让学生体会如何将任务进行拆解,预估工时。
课中导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要点
导任务
(5分钟)
【案例展示】
展示一个真实案例,列出用户故事、故事点和产品待办事项。
【引入任务】
请同学们分析,展示的对不对?对什么?
【效果展示】
给出真实案例中的用户故事、故事点和产品待办事项。
【问题引导】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产品待办事项要继续分解为用户故事或者故事点。
【直观感受】
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感受故事和故事点。
【话题讨论】
学生讨论,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用户故事和故事点能细化需求。
析需求
(15分钟)
分析产品待办事项点、用户故事和功能点的概念与区别。
【任务解析】
讲解三者的区别:产品经理会根据产品待办事项列表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将每一个需求点细分成一个或者多张“故事卡”。用户故事的必填内容,和故事价值和工作量估算。
【实践分组】
并将同学按照每4-5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学习理解】
理解课本上的故事卡片。
【动手实践】
小组长进行分工,将上一节课的待办事项分配给个人。
引领学生分析需求,并将学生带入岗位角色中。引导同学们讨论该系统如何应用敏捷开发模型去完成。
解任务
(20分钟)
【详细讲解】
对其中的“登录”模块进行分析,将待办列表按照故事卡片建立成用户故事。
【重点过程剖析】
拆分登陆系统的子功能模块为:①微信号;
②电话号码登陆。
③不登录。
【项目管理过程】
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