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ATM承载IP业务解决方案.ppt
文件大小:154 K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6.75千字
文档摘要

IPoverATM;1.IPSwitching;1.1IPSwitching的组成;ATM交换单元;IP交换机被划分成两个局部,其优点:

保证了硬件与软件在实现上的别离。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交换容量、端口数、传送速率的ATM交换机,而不需要更改IP交换控制器。

同时,IP交换控制器也可以由标准ATM控制协议栈替换,从而实现一个标准的ATM交换机,而不用更改ATM交换矩阵。这使得IP交换机在实现时非常方便。;GSMP[RFC1987]是交换机与控制器之间交互的控制协议,其设计目标是为IP交换控制器提供对ATM交换矩阵的完全控制。;1.2IPSwitching的工作过程;当一个分组在缺省信道里传递时,在IP交换控制器出口,它被拆成ATM信元,当到达下一个IP交换机的交换控制器后,它又被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分组,交换控制器根据分组头信息选择下一站应该转发的端口。

IP交换控制器要完成对分组流的划分工作。流的划分决定了同一个流的未来分组是需要直接经过ATM交换矩阵转发,还是仍然通过交换控制器逐站转发。;上游

节点

缺省

VCI=x;IP交换控制器在通过GFMP完成交换矩阵的设置后,随机发这一个IFMP重定向消息给上游节点。

重定向消息包含标签值〔VCI=x〕、流标识符和一个定时器值。流标识符的内容用于上游确定一个分组是否属于该流。定时器值用于确定该流与标签的映射关系应该保存多长时间。

当上游节点收到这一重定向消息后,它将把该流的所有后续分组沿VCI=x的虚链路传递。因此,这些分组将从端口c,VCI=x’处到达IP交换控制器,而不再沿缺省VCI到达,如图2所示。这些分组仍然需要IP交换控制组装,并经过IP转发软件转发,但是其处理过程被简化了,例如,路由表项的查找被省略了。这是由于当交换控制器决定要为该流建立一个“捷径〞时,关于该流的路由选择信息被暂存起来,并被映射到了VCI=x’的虚连接上。;;尽管流划分算法只依赖于本地判诀,但是在具体实现中,一个由IP交换机所构成的同一个管理域其捷径判别算法应该是一致的。

在不考虑异常事件的情况下,由于使用同一算法,如果一个流是长流,那么当该数据流在流经各节点时,各节点应该能够相继将该流划分为长流。

因??当本地节点的IP交换控制器确定一个流应该沿捷径传递,并向其上游发送了流重定向消息后时,通常下游节点也为该流分配了一个特定的VC,并向本地发送了一个分组重定向消息。

假设:下游发来的重定向消息为该流分配的新VCI是端口j上的VCI=y,;;当本地交换控制器收到该信息后,通过GFMP设置交换矩阵,将端口i上的标签x映射到端口j上的标签y。这时,该数据流传输时就不再经过交换控制器,而直接被ATM交换矩阵交换到输出端口,如图4所示。

分组处理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如果该流所经过的IP交换机都完成了这一上下游标签映射工作,那么消息流就由初始的逐站转发变成了沿途ATM直接交换。;2.MPLS

和TAGSwitch;IETF; 在无连接网络层协议中,各路由器独立完成分组从一个路由器向另一个路由器传送的判决。每个路由器分析分组头部信息,并执行网络层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对分组头分析及路由选择算法同时作用的结果是确定分组要传输的下一站。

可以认为这是两个功能模块的复合作用:

(1)将分组划分为不同的“等效转发类〞(FEC);

(2)将这些等效转发类分别映射到各自的下一站。

这些FEC流经同一个节点,遵从相同的通道,并以相同的方式转发〔例如,放在同一个队列中〕到目的地。这些遵从相同传输通道,属于同一个FEC〔以相同方式转发〕的一组分组,在MPLS里被称为“流束〞〔stream〕。实际上等同于所定义的流,不过其粒度是可变的。;在传统的路由器中,必定分析每个分组头,以确定下一站转发地点。

在MPLS中,只需要在MPLS网络的入口端处理一个流束的所有分组,对于属于同一个流束的分组将被用一个固定长度的字段加以编号。

这一字段在MPLS里被称为标签〔label〕,在TAGSwitch模型里被称为标志〔tag〕。

一个流束的等效转发类FEC就映射到该标签上。传送路径上的后续路由器,就不必再确定该流束的FEC了,而只需要根据该流束的FEC选择适宜的传输路由,从而免除了各节点对流束的重复识别划分工作,提高了路由器的处理效率。;在IPSwitch方案中,捷径的建立与流的传播有关,它是动态的。

在MPLS中,虽然在网络中建立起的一个流束的传输通道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