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历史汇编: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文件大小:23.9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3.85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历史汇编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丰台高一下期末)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B.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C.宗法等级秩序崩溃 D.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2.(2024北京海淀高一下期末)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反映出此时(????)

A.私学兴盛,文化传承 B.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

C.学术争鸣,服务政治 D.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3.(2024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周初“封建诸侯”“广建屏藩”。公元前704年楚国国君熊通自称为王,孔子编撰《春秋》,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法定面积(约)

举例

公国

50平方公里

宋国??陈国??杞国??齐国

侯国

35平方公里

晋国??燕国

伯国

郑国??申国??卫国??曹国

子国

25平方公里

莒国??楚国??祝国??温国??滑国

男国

许国??蒋国

A.秉笔实录 B.尊王攘夷 C.尊规守序 D.为政以德

4.(2023北京大兴高一下期末)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此可知,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 B.重建政治秩序

C.加强中央集权 D.变革选官制度

5.(2023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针对礼乐崩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主张(???)

A.尊崇儒术,表章六经 B.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2022北京大兴高一下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7.(2022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③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题

8.(2024北京丰台高一下期末)战国的士阶层

战国时,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不再仅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他们不必再接受传统的贵族“六艺”教育,如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射、御等,不需要文武并重,而是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昔日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不再是国君、卿大夫的家臣,而能够自由流动。他们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好奇,而是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即为了治国安邦、从事政治活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新变化。

(2)结合所学,分析战国时期士阶层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可知,这一时期礼乐制度和宗法制被严重破坏,宗法等级秩序趋向崩溃,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周天子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非兼并战争日益剧烈,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地方实力不断增强,而非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各个学派的兴起还是为了迎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所以反映出学术争鸣,服务政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私学兴盛,排除A项;“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华夏认同观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