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法医学测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判断生前伤与死后伤的依据()。
A、生活反应
B、损伤的部位
C、超生反应
D、损伤的轻重程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活反应是判断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重要依据。生前伤会有局部出血、创口收缩、创缘哆开、骨折的生活反应等一系列生活反应表现,而死后伤则不会出现这些生活反应。超生反应一般用于推测死亡时间等,并非判断生前伤与死后伤的依据;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轻重程度不能直接区分生前伤与死后伤。
2.机械性窒息的一般尸体外部征象系指()。
A、尸僵出现早
B、发绀
C、内脏出血
D、肺气肿
正确答案:B
3.若尸体检验时在心脏或大动脉的血液内含有()以上的碳氧血红蛋白是生前烧死的证据。
A、5%
B、10%
C、20%
D、30%以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尸体检验时在心脏或大动脉的血液内含有30%以上的碳氧血红蛋白是生前烧死的证据。当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时,提示有一氧化碳吸入且为生前吸入导致中毒,进而支持生前烧死的推断。
4.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对象不包括()
A、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B、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C、服刑的人员
D、行政案件的原告人(法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对象包括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服刑人员,民事案件的当事人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法人)一般不属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对象。
5.法医在判定射出距离时,常依据()。
A、射入口及射出口的形态
B、射创管形态及射出口形态
C、射入口及射创管的形态
D、射入口形态及入口附近皮肤上附加的成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射出距离的判定常依据射入口形态及入口附近皮肤上附加的成分,比如火药颗粒、烟灰等,这些能为判断射出距离提供重要线索。射入口及射出口的形态、射创管形态等虽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是判定射出距离的主要依据。
6.形成机械性损伤的基本要素是()。
A、作用力、致伤物、作用方式
B、作用力、致伤物、受伤机体
C、作用方式、致伤物、受伤的机体
D、作用力、致伤方式、受伤的机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必须具备作用力、致伤物和受伤机体三个基本要素。作用力是使人体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的动力;致伤物是作用于人体引起损伤的物体;受伤机体是遭受损伤的人体。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才会形成机械性损伤。
7.下列那项不符合自杀特点()
A、损伤分布于全身
B、损伤方向一致
C、损伤排列整齐
D、有试切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自杀导致的损伤通常集中在身体易于触及的部位,而非分布于全身。自杀损伤排列往往整齐,多有试切创,损伤方向也较为一致。
8.不属于钝器创特点的是()。
A、创壁光滑
B、创角较钝
C、创底不平整
D、创腔有组织间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钝器创的特点包括创角较钝、创腔有组织间桥、创底不平整等。而创壁光滑通常是锐器创的特点,不是钝器创的特点。
9.缢型的方式包括有前位、()和后位缢型。
A、坐位
B、悬位
C、侧位
D、卧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缢型方式分为前位、侧位和后位缢型,这是缢型分类的基本常识,其他选项不符合缢型分类的常规表述。
10.下列属于浸润期尸斑表现的是()
A、指压不退色
B、尸体翻转后消失
C、指压退色
D、指压部分褪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浸润期尸斑指压不退色,尸体翻转后尸斑不会消失,而不是消失或部分褪色等情况,选项B、C、D错误。
11.有一尸体,颈部有多处切创,伤痕集中,排列整齐,方向一致。判断其损伤的性质是()。
A、灾害损伤
B、他杀伤
C、自卫伤
D、自杀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自杀伤的特点之一是损伤集中、排列整齐、方向一致,符合该尸体颈部损伤特征,他杀伤一般不会如此集中整齐,自卫伤和灾害损伤也不符合这种表现,所以判断为自杀伤。
12.引起机械性室息的原因是()。
A、肺脏广泛性病变
B、血液携氧不足
C、组织细胞利用氧不足
D、机械力作用致通气障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机械性窒息是指由机械性暴力作用所引起的窒息,其主要原因是机械力作用致通气障碍,阻碍人体呼吸功能,导致氧气不能正常进入体内,二氧化碳不能排出,从而引起窒息。选项A肺脏广泛性病变属于肺实质性病变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不是机械性窒息原因;选项B血液携氧不足通常是血液系统疾病等导致,与机械性因素无关;选项C组织细胞利用氧不足多由中毒、代谢性疾病等引起,并非机械性因素导致。
13.尸绿一般首先出现于尸体的()。
A、头部
B、四肢
C、腹部
D、胸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尸绿通常首先出现于尸体的右下腹部,这是因为右下腹部处于尸体较低位置,细菌容易在此处繁殖生长,从而较早出现尸绿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