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授课专业:
授课班级:
学时:32学时
第23-24课时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任务名称
唐代文学:晚唐诗歌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专业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材
《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授课地点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
通过前期积累和课前预习,全部学生已预习并了解了晚唐诗人代表李商隐、杜牧的作品,初步了解了晚唐诗歌的特色和风格。
认知实践特点
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唐诗的朗诵技巧,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诵理解和体验诗歌主旨,体会作品中的主题精神。
学习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较为熟悉,对历史背景及作品创作特点具有自己的认知。男生普遍对历史文化知识积累较多,女生对情感认知和把握表现较好。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理解晚唐诗歌中的奇伟峻丽风格和文学创新精神。学习古代诗歌诵读技巧,通过诵读和赏析逐步理解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学生能理解唐诗的朗诵技巧,通过朗诵理解诗歌主旨,体会作品主题精神。学习古代诗歌诵读技巧,通过诵读逐步理解诗歌主旨。
素质目标: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晚唐诗歌特点,引入对小李杜生平以及代表作品的学习,了解晚唐应时而变、奇伟峻丽的诗风。学习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引导学生领略晚唐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对社会低层人民的关注与关怀,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及突破
理解“精工典丽”“忧时悯乱”的创作理念和吟诵的情感把握。
教学难点及突破
通过解析作品,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承载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
1.教材:自编“十四五”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2.教学资料: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讲义及课件。
3.平台及软件资源:超星学习通、中国诗词博览等。
4.教学管理资源:腾讯课程管理群、大学语文微信交流群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
1.教师通过微信教学管理群、腾讯课程管理平台、学习通教学平台等形式发布预习资源和预习任务。
2.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
课中
(一)课程讲解
1.课程导入
(1)观看《李商隐》视频。启发学生思考:晚唐诗歌普遍呈现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2)以晚唐诗歌代表作品《过华清宫绝句(其三)》引入课程。
2.任务解析
(1)思考:通过视频《李商隐》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从侧面反映出晚唐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2)引入安定团结对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政教育。
3.余晖中的晚唐诗与“小李杜”
过渡性简介:唐代诗歌,经过初唐的勃兴,盛唐的辉煌,中唐的改革,已呈神疲力薄之势。这时,谁也想不到,杜牧和李商隐的出现,又重新将唐诗的圣火传递下去。
讲授晚唐诗歌关注社会,了解“小李杜”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以及艺术成就,从中引导学生感受晚唐时期的社会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杜牧生平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过华清宫》《泊秦淮》《赤壁》。
杜牧诗歌的特色:
①雄豪健朗:杜牧的古诗表达了走着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充满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豪迈的气魄,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②立意新奇,构思巧妙:他注重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描写将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以突出主题。
③诗艺高妙,灵活多变:善于通过比兴手法来描绘事物,写景抒情,又擅长直叙己闻。
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他通过是个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思考。他的诗歌尝尝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的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诗歌多用典故,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被称之为古代的朦胧诗。代表作《锦瑟》《无题》。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色:
①多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
②善于捕捉富有情感表现力的意象。
③结构上收敛细密,迂回曲折。
4.学习杜牧《江南春绝句》《赤壁》
(1)讲授两首诗作的创作背景、内容意义以及主旨思想,主义古今字义的辨析。
(2)通过对杜牧诗作的学习,提炼杜牧的诗歌创作手法,并引出晚唐诗歌所反映出的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