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语文 教案 第25-26节 宋代文学:婉约词.docx
文件大小:27.2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3.24千字
文档摘要

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授课专业:

授课班级:

学时:32学时

第25-26课时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任务名称

宋代文学:婉约词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专业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材

《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授课地点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

通过前期积累和课前预习,全部学生已预习并了解了婉约词派及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等人的的作品,初步了解了宋代婉约词的特色和风格。

认知实践特点

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宋词的朗诵技巧,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诵理解和体验宋词主旨,体会作品中的主题精神。

学习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较为熟悉,对历史背景及作品创作特点具有自己的认知。男生普遍对历史文化知识积累较多,女生对情感认知和把握表现较好。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的柔婉之美。学习古代词的诵读技巧,通过诵读和赏析逐步理解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古代词的诵读技巧,通过诵读理解词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素质目标: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宋代社会历史特点及其代表作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宋朝时期历史背景,明白实现国家安定团结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重要意义,理解词人词作中包含的殷切希望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及突破

宋代婉约词以美动人、以情感人和以工感人的创作理念和吟诵的情感把握。

教学难点及突破

通过解析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婉约词中承载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宋词赏析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提升学生的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四、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

1.教材:自编“十四五”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2.教学资料: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讲义及课件。

3.平台及软件资源:超星学习通、中国诗词博览等。

4.教学管理资源:腾讯课程管理群、大学语文微信交流群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

1.教师通过微信教学管理群、腾讯课程管理平台、学习通教学平台等形式发布预习资源和预习任务。

2.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

课中

(一)课程讲解

1.课程导入

(1)观看《李清照与赵明诚》视频。启发学生思考:李清照的哪些词是反映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作的?

(2)以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引入课程。

2.任务解析

(1)思考:通过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悲剧探讨宋代婉约词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始出现的?

(2)引入安定团结对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政教育。

3.宋词概况

讲解宋词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宋词的基本性质、代表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安定团结对人民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晚唐词人代表:

温庭筠(约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诗词并工,《花间词》列以为首。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世称李后主。他的艺术才能极高,擅长诗文,精通书画,妙解音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词人。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其父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4.婉约词派

了解婉约词派的形成原因、创作风格以及以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等代表人物,以及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通过作品提炼作者的思想。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文才为苏轼赏识,是“苏门四学土”之一。秦观诗、文皆工,以词著称,在婉约词中成就最高。他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语言淡雅,委婉含蓄。现有《淮海词》。

5.柳永和李清照

(1)柳永、李清照两位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的生平。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时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多作慢词,长于铺叙,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现有《乐章集》。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人。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南渡前,家庭生活平静美满。靖康之难后,流落异地,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