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语文 教案 第27-28节 宋代文学:豪放词.docx
文件大小:27.6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3.38千字
文档摘要

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授课专业:

授课班级:

学时:32学时

第27-28课时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任务名称

宋代文学:豪放词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专业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材

《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授课地点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

通过前期积累和课前预习,全部学生已预习并了解了豪放词派及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初步了解了宋代豪放词的特色和风格。

认知实践特点

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宋词的朗诵技巧,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诵理解和体验宋词主旨,体会作品中的主题精神。

学习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较为熟悉,对历史背景及作品创作特点具有自己的认知。男生普遍对历史文化知识积累较多,女生对情感认知和把握表现较好。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豪放词视野广阔、气势雄放,具有鲜明表现力的特点,学习古代词的诵读技巧,通过诵读和赏析逐步理解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古代词的诵读技巧,通过诵读理解词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素质目标: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宋代社会历史特点及其代表作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宋朝时期历史背景,明白实现国家安定团结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重要意义,理解词人词作中包含的殷切希望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及突破

宋代豪放词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恣意直率的创作手法和吟诵的情感把握。

教学难点及突破

通过解析作品,引导学生学习豪放词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宋词赏析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

1.教材:自编“十四五”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

2.教学资料: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讲义及课件。

3.平台及软件资源:超星学习通、中国诗词博览等。

4.教学管理资源:腾讯课程管理群、大学语文微信交流群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

1.教师通过微信教学管理群、腾讯课程管理平台、学习通教学平台等形式发布预习资源和预习任务。

2.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

课中

(一)课程讲解

1.课程导入

(1)观看《经典咏流传》关于豪放词的朗诵视频。

启发学生思考:宋代豪放词派在表现力上与婉约派相比有什么不同?

(2)以“苏轼其人”的主题引入课程。

2.任务解析

(1)思考:你所了解的豪放词的题材都有哪些?

(2)引入安定团结对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豪放派词人的家国情怀。

3.豪放词概况

讲解豪放词的创作特点、豪放派形成的历史背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与上节课所学的婉约词派进行对比学习。

(1)豪放派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其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豪放词的主题、特色及发展: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

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词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

4.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简要了解辛弃疾生平,学习辛弃疾代表作品《清平乐?村居》《贺新郎?甚矣吾哀矣》,通过对两首词作内容和主旨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辛词独特的风格特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的词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其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