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
第14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
本讲要点早期国外的汉语教学早期汉语教学法的演变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的汉语教学:以北京大学为例汉语国际推广大背景下的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你知道西方国家是什么时候开始汉语教学的吗?最早的汉学教授席位是什么时候设立的?Sinology和ChineseStudies一样吗?如有不同,区别在哪里?
早期国外的汉语教学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中文教授席位;1841年,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创建于1795年,法语:InstitutNationaldesLanguesetCivilisationsOrientales,简称INALCO)开设中文课;1825年,英国汉学家罗伯特·莫里森在伦敦创办研习所,开始教授汉语,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汉语教师。1838年,伦敦大学学院设立汉语教授席位,成为英国大学汉语教学的开端。1876年,耶鲁大学设立汉语专业,耶鲁大学成为美国第一个汉语教学机构。1887年,柏林大学成立东方语言研究所,是德国第一个教授汉语的机构。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早期汉语教学法的演变1922-1924年,赵元任在哈佛任教时,提出教外国人汉语“目见不如耳闻,耳闻不如口读。……通过认识方块汉字来学习中文及语言,固然是一种正规经典式办法,但是需时很长,对外国人尤其困难”。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赵元任为外国人学习国语而编著的《国语留声机教程》。这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开端。1927-1928年,魏建功在朝鲜京城大学以刘鹗的《老残游记》为教材,教授现代汉语口语。1938年,赵元任在夏威夷大学教汉语,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技术训练,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
1943年8月至1944年12月,赵元任在哈佛大学举办了两期汉语培训班。教学设计采取大班由赵元任用英语授课、小班(9-10人)由助教进行语言训练的办法。每天只有一个小时讲解汉语语言结构,其余时间小班练习。(明德模式)1942-1946年,王岷源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教授汉语,使用新方法,“甚有成绩”。1947年,王岷源教授(北大西语系)为印度政府派往北大学习的11个学生教授汉语,是有关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较早记载。
早期汉语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汉语;口语是基础,无论学习目的是什么,首先学好口语;重视语言结构教学,按部就班进行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训练。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的汉语教学1950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建立,这是新中国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邓懿(40年代在哈佛大学担任赵元任的助教)担任专修班教师。1952年夏因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原班人马转到北京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当时教师14人,留学生77人。1952~1955年,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被高教部派往保加利亚教授汉语,朱先生是新中国第一批派往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1953年,著名语言学家周祖谟教授发表了《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新中国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该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1958年,由邓懿主编的北京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教材《汉语教科书》由时代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供外国人使用的汉语教材,在当时起到了开拓和示范作用,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产生了重要影响。《汉语教科书》除了俄文注释本外,还陆续出版了英、法、德、西、日、印尼、印地、阿拉伯等语言的注释本。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对北大专修班率先采用汉语拼音进行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专修班采用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草案进行汉语教学,很有成效,说明汉语拼音方案在这方面有很大优越性,汉字和注音字母是远不能跟它相比的。”1962年,高教部决定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即现在的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教师,大多数调到了该校,留下少数教师在留学生办公室成立了“公共汉语教研组”,主要任务是为已入系的留学生补习汉语。
王还,1915-2012
周一良为邓懿所撰的墓志铭中,有挽联一副自古文史本不殊途,同学同事同衾同穴,相依为命,数十载悲欢难忘;对外汉语虽非显学,教师教生教书教人,鞠躬尽瘁,多少国桃李芬芳。
1965年,中国应越南政府要求接收3000名学生来华学习,全国有23所高校承担汉语教学任务,北京大学接收了250名。学校从中文系、俄语系和外校借调教师,从北大、北师大中文系选留毕业生,加强教学力量,公共汉语教研组教师增至40人。1966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