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外教育史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6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31千字
文档摘要

中外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答案:B

2.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创立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问答法

C.练习法

D.演示法

答案:B

3.以下哪部著作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

A.《理想国》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C

4.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建船政学堂

C.万木草堂

D.时务学堂

答案:A

5.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梁漱溟

答案:A

6.古代印度的教育主要控制在()

A.国家手中

B.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C.世俗封建主手中

D.伊斯兰教手中

答案:B

7.中世纪欧洲大学不包括以下哪种学院()

A.文学院

B.神学院

C.医学院

D.理学院

答案:D

8.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中属于体育范畴的是()

A.礼

B.乐

C.射

D.书

答案:C

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

A.培养绅士

B.培养自然人

C.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

D.培养雄辩家

答案:C

10.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思结合

D.启发诱导

答案:ABCD

2.以下属于古希腊三大教育家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答案:ABC

3.中国古代书院具有的特点有()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盛行“讲会”制度

C.注重学生自学

D.有严格的考试制度

答案:ABC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有()

A.人本主义

B.古典主义

C.世俗性

D.宗教性

答案:ABC

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A.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B.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C.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D.强调直观性教学原则

答案:ABCD

6.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包括()

A.五育并举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教育独立思想

D.平民教育思想

答案:ABC

7.古代埃及的学校类型有()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僧侣学校

D.文士学校

答案:ABCD

8.以下属于杜威教育思想的是()

A.儿童中心

B.经验中心

C.活动中心

D.教师中心

答案:ABC

9.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种类有()

A.识字类

B.伦理道德类

C.历史类

D.诗歌类

答案:ABCD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的阶段包括()

A.明了

B.联想

C.系统

D.方法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答案:正确

2.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政治学》。()

答案:错误

3.中国近代教育开端于洋务运动时期。()

答案:正确

4.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答案:正确

5.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

答案:错误

6.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流。()

答案:正确

7.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答案:正确

8.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正确

9.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答案:正确

10.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孔子的德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德育思想包括以“仁”为核心,强调“礼”的规范。倡导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修养方法。注重培养道德情感,使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觉行为。

2.简述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思想。

答案: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由一位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授课。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对象,使教学更有组织性。

3.简述中国古代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书院教学与研究结合、讲会制度、注重自学等特点可启示现代教育重视学术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等。

4.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杜威强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从做中学,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获取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