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元日》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5.2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两个生字,会写“符”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题,初识诗歌

1.出示一组过年的画面。同学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春节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首先,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板书:元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的题目(板书:正月初一)。

3,师生交流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课件补充出示。

二、自读诗歌,了解诗意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中部分生字的正确朗读,同时指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朗读节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3.指名朗读诗歌,提醒“屠、苏”两个生字的准确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4.学生齐读诗歌。

三、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引导学生回忆并探索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节日场景?尝试寻找古人庆祝春节的几个关键画面。利用课文注释,深入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标记出那些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

2.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他们展示了作者描绘的几幅画面:放爆竹,喝屠苏酒,迎接红日,更换桃符等场景。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符”这个新字。在教授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了“符”字上半部分的“竹”字头应写得紧凑,而下半部分则略宽于上半部分。学生们认真临摹并书写生字,教师则巡视课堂,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字形。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将这几幅画面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带着对新年的期盼来读这首诗,读出这首诗的热闹和喜庆,并试着背诵。

4.教师补充元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背出王安石对实施变法的自信。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读出韵味,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希望大家读千遍也不厌倦,与经典同行。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

2.拓展古诗:《梅花》

六、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热闹、欢乐)

换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