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6.6全国爱眼日;
活动目的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感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器官。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大,近视等视力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大隐患。值此世界爱眼日之际,我们特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倡议,呼吁大家共同关注视力健康,珍惜我们的宝贵视力。;认识近视眼
;
谜语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眼睛)提问:大家知道眼睛对我们有多重要吗?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桥梁。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持续走高,守护视力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
假性近视如何恢复
假性近视指的是一种眼睛疲劳、痉挛的状态,多是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看不清远处事物、视力下降等类似近视的症状,但只要眼睛放松下来,视力就能恢复。比如减少过度的近距离用眼,注意休息,多看向远处,按摩眼睛穴位,科学使用眼药水和进行眼部调节训练等。;
如何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散瞳验光。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视力在滴散瞳药水前显示为近视,但滴散瞳药水后显示为正常,就说明是假性近视。
;科学用眼,守护‘睛’彩;
一、科学用眼,养成健康习惯
遵守“三个一”原则:读书写字时保持“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拒绝趴着、躺着看书。践行“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让眼球充分放松。控制屏幕时间:非学习用途的电子设备使用单次不超过15分钟,学习时选择护眼模式,保持屏幕与眼睛距离5070厘米。;
二、注重细节,守护用眼环境
光线要适宜:不在强光(如阳光下)或昏暗光(如被窝里)中看书,书桌照明需同时开启顶灯和护眼台灯。姿势要端正:乘车、走路时不看书或刷手机,避免因晃动导致眼球调节疲劳。课间多远眺:走出教室,看向校园绿植或远处建筑,替代“低头刷题”“课间刷屏”。;
三、饮食与运动,为眼睛“充电”
多吃护眼食物:胡萝卜(含维生素A)、蓝莓(花青??)、深海鱼(Omega3)、鸡蛋(叶黄素)等,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坚持户外锻炼: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如打球、散步、课间操),降低近视风险。规范眼保健操:跟准节拍、按对穴位(如睛明穴、太阳穴),拒绝“敷衍式做操”,午休时可增加1次远眺放松。;
四、家校协同,共筑护眼防线
学生行动:主动记录每日用眼时长,定期自查视力(附班级视力表),发现看黑板模糊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
教师责任:控制作业量,提醒学生课间远眺,定期调整班级座位,避免长期单边用眼疲劳。
家长配合:在家中设置“护眼角”,监督孩子电子设备使用,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眼科检查,建立视力档案。;
五、爱眼护眼,从今天做起
参与“21天护眼打卡”:每天在班级群分享远眺照片、护眼餐食,期末评选“护眼小卫士”。加入“护眼监督队”:值日生课间提醒同学“放下手机,出去看看”,共同抵制不良用眼习惯。发起“护眼承诺”:在倡议书签名墙上写下你的行动目标(如“每天少看1小时手机”),让承诺成为习惯。;三个习惯预防近视;
1.养成户外活动习惯
建议儿童青少年养成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习惯。有研究显示,户外活动时间少、近距离用眼时间长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活动时间长、近距离用眼时间短的孩子的2.3倍。;
2.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当孩子需要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学习时,建议养成“20-20-20”的习惯来进行休息和放松,也就是近距离用眼时,每隔20分钟就注视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孩子看书写字的时候要保持坐姿端正,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也就是胸口距离桌子一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指尖离笔尖一寸。;
3.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少吃甜食、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鱼类、豆制品、鸡蛋等优质蛋白,也可适量食用胡萝卜、蓝莓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孩子应该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均衡的饮食才能确保眼睛生长发育和维持功能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充足。;
老师们、同学们:清晰的视界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而是需要用心呵护的珍贵礼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科学的方法爱护眼睛,用明亮的双眸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因为你的“睛”彩,值得被认真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