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眼,守护‘睛’彩”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活动目的
通过一系列活动,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提高学生眼健康水平,预防近视等眼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强爱眼护眼意识。;认识我们的心灵之窗——眼睛;
眼睛,位于头部,左右成对,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在解剖学中,将眼球及眼副器组成的结构称为视器。眼球能够接收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最终传至大脑产生视觉。眼副器是眼球的辅助结构,对眼球有保护、运动、支持等功能。;
眼球眼眶是一个方锥形的骨腔,它并非一块单独的骨,而是由额骨、蝶骨、筛骨、上颌骨、颧骨、泪骨和腭骨共同构成。眼球则位于眼眶内,近似球形,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类似一个生鸡蛋,外面有壳,内部有液体类组织。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又分别称作眼球外膜、眼球中膜和眼球内膜。;
纤维膜:位于眼球壁最外面,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角膜位于眼球正前方,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我们通常说的黑眼珠的位置,但角膜不是黑眼珠),无色透明,无血管,有大量感觉神经末梢。巩[gǒng]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呈乳白色,不透明,我们平常说的眼白即是巩膜的颜色。巩,有坚固、牢固之意,巩膜厚而坚韧,具有维持眼球外形和保护眼球内容物的作用。
;如何保护眼睛
;
保护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合理用眼:
控制用眼时间,近距离用眼如读书、使用电脑等不超过30分钟,之后应闭眼或远眺10分钟。
观看电子产品时,每使用20分钟就休息一会,远眺6米以上至少20秒。
;
保持正确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书本或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
桌椅的高度应适中,确保双眼与书本或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
改善用眼环境:
阅读、书写或使用电子产品时,保证环境光线充足且柔和,避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地方进行。
光源应置于左前方,避免在暗处使用电脑或手机。
;
均衡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等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玉米等。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眼睛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眼日倡议;
班级护眼公约
课间远眺制度规范读写姿势光线管理方案
每节课后全班集体执行20-20-20制定三个一标准(眼书本一尺、教室采光需达到300-500勒克斯标法则(用限20分钟后,远跳20英尺离桌沿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准,每日早读前由生活委员检测外景物20秒),由值日生监督实施,每周评选护眼标兵,将正确姿势明强度,阴雨天及时开启辅助光源,井在班级日志记录执行情况,示范照片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严禁在昏暗环境下阅读。
;
家庭护眼计划
营养膳食方案
每周摄入富含叶黄素(顶菜、玉米)、维生素A胡梦卜、动物肝脏)、花青素(蓝莓、紫甘蓝)的护眼食材,建立家庭护眼食进打卡制度。电子设备使用契约。
制定三不原则(前1小时不使用、走路时不使用、用餐时不使用),建议家长设置专用电子柜,工作日每天累计使用不超过1小时,周末不超过2小时。
亲子运动时光
每日安排30分钟户外适动(如羽毛球、飞盘等追踪类运动),周末组织家庭骑行或登山等远距离视物活动,建立运动日志记录视力变化。;
建立视力档案
每学期开学初由校医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5米距离),将数据录入学生健康管理系统进行动态追踪。
专业机构筛查
每半年到具备医疗资质的眼科机构进行电脑验光、眼轴测量、角膜曲率等生物参数检测,重点关注年增长超过0.5D的近视进展案例,
异常预警机制当发现视力下降超过两行(0.2对数单位)、频紫咪眼揉眼、书写距离过近等现象时,需在48小时内携带《视力异常转诊单》到专科门诊复查。;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不仅让我们看见世界的绚丽多彩,还可以传递我们的情绪,更与精气神之“神”有莫大联系。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光线适宜,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发生眼部病变,需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