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球镜检影练习操作前准备(1)环境准备:暗室,窗帘须用遮光性的。检影时,照明灯关闭,试镜片箱边放一盏亮度可调的工作台灯。(2)用物准备:检影镜、模型眼、球面镜片、试镜片箱、擦镜布、记录笔、记录纸等。(3)检查者准备:矫正自身的屈光不正,穿工作服,戴好帽子,清洗双手。(4)模型眼准备:模型眼的初始镜度设置为零,模型眼的瞳孔设置为中等大小(Φ6mm)2.操作流程(1)检查检影镜电源连接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2)模型眼放置在离检查50cm处,模型眼瞳孔高度与检查者瞳孔高度一致,双方视轴重合。若不一致,可调整模型眼高度,或者改变模型眼的仰角。(3)检查者双眼睁开,右手拿检影镜举在右眼前,检影镜顶端的橡胶盖帽檐抵住额头,工作眼紧贴检影镜窥孔。左手臂稍自然弯曲,左手轻轻握住模型眼支撑座,检影距离50cm或67cm。(4)模型眼的校正:模型眼活动镜筒设置在0.00位,模型眼镜片槽上放置+2.00DS工作镜,检影距离保持为50cm,如果模型眼正好是正视眼,就应该看到又亮又红(橘红)的眼底影光充满整个模型眼的瞳孔区,呈现影光不动状态。若有影动,说明该模型眼需要校正。顺动时稍微延长模型眼的套管,逆动时稍微缩短模型眼的套管反复检影,逐次改变套筒的长度,直至最后使影光不动,到达中和点。这时,用胶带固定模型眼套管位置备用。(5)观察顺动和逆动:在校正好的模型眼上,保持模型眼镜片槽上的+2.00D工作镜,然后分别加上正、负球镜片,模拟成屈光性近、远视。继续观察影光为逆动还是顺动,根据影动性质在模型眼前加负球镜或正球镜予以中和。(6)模拟远视眼,其影光影动为顺动,按照“顺动加正镜片”的口诀,逐次加大正球镜的度数,直到中和并验证。(7)选择试镜片。检影过程中,根据眼底反光的亮度、宽度和速度信息等选择试镜片。(8)正确记录最后中和所加的试镜片度数及符号,正确书写检影结果3.注意事项(1)从试镜片箱中正确按需取、放试镜片,要养成镜片用后及时放回原处的习惯。(2)初学者仍以50cm的检影工作距离为好,身体可基本保持不动,既便于观察影光,换片时又能修正检影距离。(3)当检影镜的投照光束照到模型眼瞳孔区的凸镜片上,有时会出现2个小亮点,称为浦肯野像(kurkinjeimages),系镜片反光所致(二)柱镜检影练习操作前准备(1)环境准备:暗室,窗帘须用遮光性的。检影时,照明灯关闭,试镜片箱边放一盏亮度可调的工作台灯。(2)用物准备:带状光检影镜、模型眼、球柱面镜片(镜片边缘标注指示短线)、试镜片箱、擦镜布、记录笔、记录纸等。(3)检查者准备:矫正自身的屈光不正,穿工作服,戴好帽子,清洗双手。(4)模型眼校准、备用2.操作流程(1)检查检影镜电源连接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2)模型眼放置在离检查50cm处,模型眼瞳孔高度与检查者瞳孔高度一致,双方视轴重合。若不一致,可调整模型眼高度,或者改变模型眼的仰角。(3)检查者双眼睁开,右手拿检影镜举在右眼前,检影镜顶端的橡胶盖帽檐抵住额头,工作眼紧贴检影镜窥孔。左手臂稍自然弯曲,左手轻轻握住模型眼支撑座,检影距离50cm。(4)观察散光:模型眼上放置+2.00D的工作镜,然后放上已知度数的正柱镜或负柱镜,镜片标记的轴向对准90°或180°,模拟成单纯近(远)视散光。360°范围旋转带状光检影镜的投照光束:①识别影动光带的宽度、亮度和影动速度是否不同。②观察90°与180°方向上影动性质是否不同。③学习散光的中和过程。(5)如果确定是散光,要分别确认两条主要子午线。转动检影镜的光带,首先找到没有破破裂现象的两条主要子午线,然后根据影动方向确认中和点。两条主子午线的移动方向相同,先用正球镜中和其中一条度数低的子午线,留另一条子午线顺动,继续用正柱镜中和;两条主子午线都是逆动的,先用负球镜中和,留另一条子午线顺动,继续用正柱镜中和。两条主子午线的影动方向相反,先用负球镜中和逆动的子午线另一条子午线顺动,继续用正柱镜中和,并按标准确认中和点。(6)正确记录最后中和所加的球面试镜片度数及符号。正确书写检影结果。3.注意事项同球镜检影练习。二、人眼静态检影静态检影:是指被检眼的晶状体处于调节静止或生理松弛状态下,进行检影验光的方法。1.操作前准备(1)环境准备:半暗室,窗帘须用遮光型。检影时,照明灯关闭,试镜片箱边放一盏亮度可调的工作台灯。(2)用物准备:带状光检影镜、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高度可调节的验光椅和工作椅、试镜片箱、擦镜布、记录笔、记录纸等(3)检查者准备:矫正自身的屈光不正,穿工作服,戴好帽子,清洗双手。(4)被检者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