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炮制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药炮制的起源可追溯到()
A.原始社会B.夏朝C.商朝D.周朝
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斅B.缪希雍C.李时珍D.张仲岩
3.苍术麸炒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
A.挥发油含量降低B.生物碱含量降低
C.皂苷含量降低D.黄酮含量降低
4.制何首乌用的辅料是()
A.酒B.醋C.黑豆汁D.甘草汁
5.药物发芽时,要求发芽率在()
A.65%以上B.75%以上C.85%以上D.95%以上
6.下列哪味药不用蜜炙()
A.甘草B.黄芪C.麻黄D.当归
7.天南星用胆汁制后,其性味()
A.由辛温变为苦凉B.由辛温变为甘温
C.由辛凉变为苦温D.由苦凉变为辛温
8.砂炒时,辅料砂主要作用是()
A.协同作用B.中间传热体C.中和毒性D.吸附油性
9.醋炙香附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减低毒性C.改变药性D.便于调剂
10.发芽法要求种子发芽长度()
A.0.5cm左右B.1cm左右C.1.5cm左右D.2cm左右
答案:1.A2.B3.A4.C5.C6.D7.A8.B9.A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
A.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B.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C.增强药物疗效
D.便于调剂和制剂
E.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2.常用的炮制方法有()
A.修治B.水制C.火制D.水火共制E.其他制法
3.下列药物中,常用酒炙的有()
A.大黄B.黄连C.当归D.蕲蛇E.桑枝
4.盐炙的作用有()
A.引药下行B.增强疗效C.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D.增强滋阴降火作用E.增强补肾作用
5.下列药物需去心的有()
A.莲子B.远志C.牡丹皮D.地骨皮E.巴戟天
6.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有()
A.增强药物生物碱类、苷类化学成分的溶出率
B.改变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
C.破坏或抑制药材中酶的活性,保护有效成分
D.除去杂质,纯净药材,保证药物剂量与用药的安全
E.降低挥发油类、有机酸类成分含量
7.炒炭后能增强止血作用的药物有()
A.蒲黄B.荆芥C.大蓟D.地榆E.白茅根
8.煅淬法常用的淬液有()
A.醋B.酒C.药汁D.盐水E.蜜水
9.发酵法的目的有()
A.改变原有性能B.缓和药性C.增强疗效
D.产生新的治疗作用E.扩大用药品种
10.下列属于水火共制的方法有()
A.蒸B.煮C.炖D.潬E.淬
答案:1.ABCDE2.ABCDE3.ABCDE4.ABCDE5.ABCDE6.ABCE7.ABCDE8.ABC9.ABCDE10.ABCD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药炮制就是将中药切碎。()
2.所有药物都需要炮制后才能入药。()
3.酒炙能缓和药物的寒性,引药上行。()
4.蜜炙的药物都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5.醋炙可增强药物的活血通络作用。()
6.发芽法炮制时温度一般以18-25℃为宜。()
7.制霜法只有去油制霜一种。()
8.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褐色。()
9.药物经炮制后,其性味不会发生改变。()
10.水飞法主要适用于不溶于水的矿物药。()
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
答案:降低或消除毒性与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2.简述酒炙的作用。
答案: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酒炙后泻下作用缓和,能清上焦实热;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酒炙后活血效果增强;矫臭去腥,如某些动物类药物酒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