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药基础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6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58千字
文档摘要

中药基础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哪味药属于补虚药?()

A.麻黄B.人参C.大黄D.石膏

2.中药的性能不包括()

A.四气B.五味C.轻重D.归经

3.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多属()

A.辛温B.辛凉C.苦寒D.甘温

4.酸味药的作用是()

A.行气B.补虚C.收敛D.清热

5.归经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经络学说D.整体观念

6.下列属于妊娠慎用的药物是()

A.麝香B.三棱C.牛膝D.水蛭

7.相须是指()

A.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B.两种药物合用,能相互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

C.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D.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8.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是()

A.磁石B.薄荷C.人参D.石膏

9.治疗风寒表证,常选用的药物是()

A.柴胡B.葛根C.麻黄D.升麻

10.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A.知母B.苦参C.生地D.玄参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药炮制的目的包括()

A.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B.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C.增强药物疗效

D.便于调剂和制剂

E.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2.下列属于五味的是()

A.辛B.甘C.酸D.苦E.咸

3.归经的确定依据有()

A.药物特性B.药物疗效C.五行学说D.阴阳学说E.经络学说

4.下列药物中,属于解表药的有()

A.防风B.细辛C.白芷D.羌活E.藁本

5.清热药可分为()

A.清热泻火药B.清热燥湿药C.清热解毒药D.清热凉血药E.清虚热药

6.补虚药包括()

A.补气药B.补阳药C.补血药D.补阴药E.气血双补药

7.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有()

A.川芎B.丹参C.红花D.益母草E.桃仁

8.下列药物中,需要包煎的有()

A.蒲黄B.车前子C.旋覆花D.辛夷E.海金沙

9.中药配伍的目的是()

A.增效B.减毒C.扩大治疗范围D.改变药性E.产生新功效

10.平肝息风药可分为()

A.平抑肝阳药B.息风止痉药C.清热解毒药D.开窍药E.安神药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药就是中国产的药物。()

2.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3.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的性味有关。()

4.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

5.补虚药可以长期大量服用。()

6.辛味药多用于治疗虚证。()

7.入汤剂时,矿石类药物宜先煎。()

8.妊娠期间,所有中药都不能使用。()

9.中药的性能主要依据其形态、颜色等确定。()

10.安神药分为重镇安神药和养心安神药两类。()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

答:常用方法有修治,如纯净、粉碎、切制;水制,如洗、淋、泡、润等;火制,如炒、炙、煅、煨等;水火共制,如蒸、煮、焯等;其他制法,如制霜、发酵、发芽等。

2.简述中药五味的作用。

答: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等作用;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等作用;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热泻火等作用;咸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3.简述中药配伍的“七情”。

答:单行,即单用一味药治病;相须,功效类似药物合用增强疗效;相使,主辅药物合用提高疗效;相畏,一种药毒性被另一种药减轻;相杀,一种药能减轻另一种药毒性;相恶,两药合用降低或丧失药效;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

4.简述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答: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正气;自汗、盗汗及热病伤津者慎用;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使用解表药时,当避风寒,禁食生冷油腻。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中药性能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答:中药性能理论如四气、五味、归经等,能帮助医生准确选择药物。依据病症寒热选四气对应药物,据虚实等选五味药,按病位选归经药,使用药更具针对性,提高疗效,保障用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