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525心理健康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尤其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生面临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家庭环境等多方面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5?25”谐音“我爱我”,是全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旨在倡导学生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在中小学开展525心理健康月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调适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拥抱成长”
三、活动时间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
四、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教师及部分家长
五、活动目标
1.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2.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提升心理辅导能力,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3.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包容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六、活动内容与安排
(一)启动仪式(5月1日-5月5日)
1.国旗下讲话:在周一升旗仪式上,由学校领导进行以“关爱心灵,拥抱成长”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阐述心理健康月活动的意义和内容,正式启动心理健康月活动。
2.主题班会:各班级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月的活动安排,引导学生分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3.宣传动员: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心理健康月活动海报、倡议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活动安排,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系列活动(5月6日-5月12日)
1.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全校学生开展1-2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涵盖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应对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为教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讲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方法,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面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2.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心理调适方法、心理问题识别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3.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开展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心理健康知识,设计制作手抄报。通过手抄报的创作过程,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心理体验与互动活动(5月13日-5月19日)
1.心理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心理拓展活动,如信任背摔、无敌风火轮、驿站传书等团队协作游戏。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信任、互助精神,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心理绘画活动:开展心理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表达。
3.心理剧表演:组织学生编排并表演心理剧,以校园生活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为素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过程。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学会换位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四)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5月20日-5月26日)
1.个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新生适应团体辅导、考前减压团体辅导、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等。通过团体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3.教师心理沙龙:组织教师开展心理沙龙活动,教师们分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同时,关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五)活动总结与表彰(5月27日-5月31日)
1.活动总结大会:召开心理健康月活动总结大会,对整个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回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表彰优秀:对在心理健康月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班级、学生和教师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激励更多的班级和个人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成果展示:通过校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展示心理健康月活动中的优秀作品、精彩瞬间和活动成果,扩大活动影响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七、活动组织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