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妊娠病人的急救处理规范.pptx
文件大小:2.5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81千字
文档摘要

妊娠病人的急救处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急救优先处置

01

病情识别与评估

03

多学科协作机制

04

妊娠期用药规范

05

并发症应急处置

06

后续监护要点

01

病情识别与评估

妊娠期任何形式的阴道出血均应立即就医,可能是流产、早产、异位妊娠或前置胎盘等严重情况的征兆。

阴道出血

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表现,如子痫前期或子痫。

头痛、视力模糊

持续或剧烈的腹痛可能代表流产、早产、胎盘早剥或子宫破裂等紧急情况。

腹痛

01

03

02

妊娠急症快速识别

可能是肺栓塞、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需立即就医。

呼吸急促、胸痛

04

生命体征监测标准

血压

心率

体温

呼吸频率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超过此范围需密切监测。

孕妇心率通常比非孕期稍快,但不应超过100次/分钟。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超过38℃需密切关注。

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20次,超过此范围可能表示呼吸困难。

高危因素鉴别诊断

年龄因素

年龄过小或过大(通常指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均属于高危妊娠。

01

妊娠并发症

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等,均可能增加妊娠风险。

02

产科病史

曾有早产、流产、死胎、子痫前期等病史的孕妇需特别关注。

03

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的孕妇并发症和早产的风险显著增加。

04

02

急救优先处置

气道与呼吸管理

妊娠病人宜采用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的仰卧位,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

确保呼吸道通畅

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以缓解胎儿宫内窘迫。

吸氧

若出现呼吸道梗阻,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梗阻处理

循环系统支持策略

输血

对于大量出血或严重贫血的妊娠病人,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悬液,以纠正贫血,改善循环。

03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晶体液体,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循环状况。

02

液体复苏

评估循环功能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评估循环功能。

01

紧急转运流程

发现妊娠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呼叫急救中心

平稳转运

交接记录

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妊娠病人平稳,避免剧烈颠簸和摇晃,以确保母婴安全。

在交接患者时,应将患者的病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接收人员,以便后续治疗。

03

多学科协作机制

产科医生负责妊娠病人的初步评估、急救处理及产科并发症的救治。

急诊科医生协助产科医生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产科与急诊之间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病人得到及时、专业的救治。

产科-急诊联合响应

麻醉与新生儿科介入

麻醉科医生负责妊娠病人的麻醉评估及实施,确保麻醉过程安全有效。

01.

新生儿科医生负责新生儿的急救处理及转诊,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治。

02.

麻醉与新生儿科协同工作,确保母婴安全。

03.

01

02

03

急救团队由产科、急诊、麻醉、新生儿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共同协作。

团队成员需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急救过程紧张有序。

团队应定期进行急救演练,提高协作效率及应急处理能力。

急救团队角色分工

04

妊娠期用药规范

明确孕妇禁用药物,如某些抗肿瘤药物、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

药物禁忌症筛查

禁用药物

对于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应谨慎使用,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慎用药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药物,如孕妇患有癫痫、甲亢等疾病时,需权衡利弊,谨慎用药。

特殊情况下的用药

剂量动态调整原则

个体化用药

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01

药物浓度监测

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02

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或调整剂量。

03

静脉给药特殊要求

明确静脉给药的指征,如孕妇病情严重、口服给药效果不佳等情况下,需采用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指征

选择合适的静脉给药途径,如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等,确保药物快速、准确地进入体内。

静脉给药途径

控制静脉给药的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孕妇和胎儿出现不良反应。

静脉给药速度

05

并发症应急处置

子痫前期与子痫发作

子痫前期症状监测

病情监测与评估

子痫发作紧急处理

及时终止妊娠

定期监测血压、蛋白尿以及其他相关症状,及时发现子痫前期。

采取防咬伤、防坠床等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抽搐,及时给予解痉、降压等药物治疗。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胎儿状况以及器官功能等,及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

根据病情和孕周,及时终止妊娠以降低母儿风险。

迅速识别出血原因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产科出血,迅速识别并采取相应止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