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神经病学测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引起双下肢痉挛性瘫的病变部位是
A、大脑皮层
B、内囊
C、腰膨大
D、胸髓
E、脑干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胸髓病变可引起双下肢痉挛性瘫。胸髓是脊髓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支配胸部和上腹部的肌肉运动。当胸髓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到其对下肢肌肉的神经传导,导致双下肢出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大脑皮层主要控制高级神经功能,内囊病变常导致偏瘫等,脑干病变会引起交叉性瘫痪等,腰膨大主要影响下肢部分肌肉的运动及感觉等,一般不是引起双下肢痉挛性瘫的典型部位。
2.54岁女患,脑动脉硬化症病史3年,突感眩晕、呕吐、言语不清。查体: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言语含混,左眼裂小、瞳孔小、水平眼震、左面部及右半身痛觉减退,左侧指鼻试验不准。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B、右侧小脑上动脉血栓形成
C、左侧小脑上动脉血栓形成
D、右侧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
E、左侧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患者出现眩晕、呕吐、言语不清等症状,查体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言语含混(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左眼裂小、瞳孔小、水平眼震、左面部及右半身痛觉减退(交叉性感觉障碍),左侧指鼻试验不准(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考虑为左侧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下后动脉供应延髓背外侧、小脑半球等区域,该动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出现上述一系列临床表现。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主要影响额叶等部位,表现与本题不符;小脑上动脉血栓形成症状与本题表现不完全相符;且本题病变在左侧,故答案为E。
3.24岁,女,一周前咳嗽、发热,对症治疗后好转。三天前相继出现双下肢无力,胸部紧束感,腹胀,小便潴留。体检:弛缓性瘫痪,肌力0级。乳头水平以下痛觉减退。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脊髓出血
B、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C、急性脊髓炎
D、脊髓灰质炎
E、脊髓蛛网膜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题干分析:患者一周前有咳嗽、发热史,之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胸部紧束感、腹胀、小便潴留,查体弛缓性瘫痪、肌力0级,乳头水平以下痛觉减退。-提示有前驱感染史,随后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2.选项分析:-A项脊髓出血:多有突然起病的剧烈背痛,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等,与本题表现不符。-B项急性脊髓炎: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然后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符合本题患者情况。-C项脊髓灰质炎:多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热退后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平面,与本题不符。-D项脊髓蛛网膜炎:起病缓慢,常有缓解与复发,与本题急性起病不符。-E项急性硬脊膜外脓肿:多有全身感染症状,局部常有脊柱疼痛、压痛等,与本题表现不完全相符。
4.格林-巴利综合征:
A、脑脊液白细胞数4×106/L,蛋白质0.40g/L
B、脑脊液白细胞数3×106/L,蛋白质2.20g/L
C、脑脊液白细胞数500×106/L,蛋白质2.80g/L
D、脑脊液白细胞数300×106/L,蛋白质0.35g/L
E、脑脊液白细胞数5×106/L,蛋白质12.0g/L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分割格林-巴利综合征典型的脑脊液改变是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一般不超过10×10?/L),而蛋白质显著增高,常大于1.0g/L。选项B中脑脊液白细胞数3×10?/L,蛋白质2.20g/L符合蛋白-细胞分离表现。选项A白细胞数及蛋白均正常范围;选项C白细胞数过高;选项D蛋白质未达到蛋白-细胞分离中蛋白显著增高标准;选项E白细胞数及蛋白变化均不符合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特点。
5.帕金森病患者的典型震颤是
A、静止性震颤
B、姿态性震颤
C、扑翼样震颤
D、意向性震颤
E、动作性震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帕金森病患者的典型震颤是静止性震颤,即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出现震颤,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意向性震颤多见于小脑病变;姿态性震颤可见于多种情况,但不是帕金森病典型震颤;扑翼样震颤主要见于肝性脑病等;动作性震颤不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形式。
6.癫痫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病损在
A、小脑
B、枕叶
C、中央前回
D、锥体外系统
E、颞叶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病损主要在颞叶,多有颞叶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中央前回主要与运动功能有关;锥体外系统主要参与运动调节等;小脑主要与平衡、协调运动有关;枕叶主要与视觉功能有关。
7.闭锁综合征见于:
A、小脑梗死
B、大脑前动脉闭塞
C、脊髓前动脉闭塞
D、大脑中动脉闭塞
E、双侧脑桥基底部梗死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闭锁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