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概述
;【概念】
奔豚气: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中冲胸
咽,其状痛苦异常,平息后诸
症悉除,复如常人的发作性疾
病。
释名:因其气攻冲,如豚之奔状,
故曰奔豚。
;原文解析;?
一成因与主症
【原文】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1)
;【解析】
病因病机
①皆从惊发得之突然惊恐,惊则伤
心,恐则伤肾,肾气
内动循冲脉上冲
胸咽
②肝气郁结,化热上冲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
针处被寒(3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4条)
;症状: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复还止。
①呈发作性,时间不固定
②发作时病势急重,反应剧烈
临床特征(胸闷、气急、危困欲死)
③自觉有气从少腹循冲脉上冲
心下,胸部、心中、咽喉
④冲气平复,一如常人
;
一肝气奔豚
【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主之。(2)
;【解析】
气上冲胸
腹痛
往来寒热——肝郁化热,少阳之气不和
;病机:肝郁血滞化热,气逆上冲,
少阳之气不和
治法:调肝和血,清热降逆
;方药:奔豚汤
甘李根白皮一升——清热降气,治奔豚之专药
黄芩二两、葛根五两——清解肝胆郁热
当归二两、川芎二两——柔肝理血
白芍二两
缓急止痛
甘草二两
降逆和胃
半夏四两;二误汗奔豚
【原文】发汗后,烧针另其汗,针处被
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
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
加桂汤主之。(3);【解析】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
过汗伤阳,复因针
处感寒,局部肿
赤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
病机:汗后阳虚,肾中水寒之气上冲
症状: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
;治法:
外治——灸其核上各一状——温散寒邪
内治——桂枝汤——调和阴阳
加桂枝——平冲降逆;三饮逆奔豚
【原文】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
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
之。(4)
;【解析】
病因:发汗后——伤心阳
病机:下焦素有水饮,复因汗后伤阳,
阳虚不能制下,寒饮欲上冲逆。
症状:脐下悸,欲作奔豚——水气欲 向上攻冲
治法:通阳利水,平冲降逆
;方药:苓桂甘枣汤
茯苓半斤——利水
通阳化气
桂枝四两
平冲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