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疼痛管理方案
03
并发症预防策略
04
康复训练计划
05
营养支持管理
06
复查随访机制
01
术后基础护理
01
术后基础护理
PART
正确体位摆放原则
适用于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适用于肢体骨折术后,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适用于术前患侧卧位压迫过久,导致不适的病人。
仰卧位
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
伤口护理操作规范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
清洁伤口
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
观察伤口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更换敷料
01
02
03
患肢循环观察指标
包括颜色、温度、毛细血管搏动等,以判断患肢是否缺血。
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情况
01
观察患肢肿胀程度,与健侧对比,判断是否存在血液循环障碍。
肿胀情况
02
询问患者疼痛部位及程度,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受压或缺血情况。
疼痛程度
03
02
疼痛管理方案
PART
轻度疼痛
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重度疼痛
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或采用镇痛泵持续给药。
中度疼痛
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必要时可与非阿片类止痛药联合使用。
阶梯式镇痛药物使用
物理性疼痛缓解方法
冷敷
术后初期可使用冰袋或冷敷布对疼痛部位进行间断性冷敷,有助于减轻局部充血和水肿,缓解疼痛。
01
热敷
术后数天,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对疼痛部位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02
理疗
如按摩、针灸等,通过刺激穴位、舒缓肌肉等方式,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03
疼痛日记记录要求
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时间
患者需准确记录每天疼痛的部位、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以便医生评估疼痛状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记录疼痛诱发因素
患者需留意并记录疼痛出现的诱发因素,如活动、体位、环境等,以便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记录疼痛缓解方法
患者需记录每次疼痛缓解的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方法等,以便总结最有效的疼痛缓解方式。
03
并发症预防策略
PART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药物预防
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或间断充气加压装置等。
基本预防措施
利用机械方法如足底静脉泵、下肢气压泵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物理预防
评估患者压疮风险
根据患者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量化评分。
压疮风险分级管理
压疮预防措施
定时翻身、使用减压床垫、保持床单位清洁和干燥等。
压疮上报制度
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
压疮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分期压疮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2014
术后感染监控要点
04
01
02
03
术前准备
严格备皮、消毒,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中管理
保持手术室内无菌环境,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伤口情况,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抗生素使用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04
康复训练计划
PART
早期阶段
术后初期,患者因疼痛、肿胀等原因无法主动活动时,应由康复师或家属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
疼痛减轻后
随着疼痛逐渐减轻,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但仍需避免剧烈活动。
被动关节活动时机
肌肉力量训练
患者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主动肌肉力量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为负重和行走做准备。
主动功能锻炼标准
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肌肉力量训练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
平衡和协调训练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应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以提高身体稳定性,防止跌倒。
负重训练进阶原则
循序渐进
负重训练应从轻量开始,逐渐增加重量,以避免对骨折部位造成过大的压力。
疼痛为标准
在负重训练过程中,疼痛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如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训练,避免加重损伤。
稳定性为首要考虑
在负重前,应确保骨折部位已经稳定,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在负重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身体稳定,避免因不稳而跌倒。
05
营养支持管理
PART
奶制品
牛奶、酸奶、奶酪等富含钙质,有助于骨骼愈合。
钙质补充方案
深绿色蔬菜
如菠菜、羽衣甘蓝、芥蓝等,含有丰富的钙质及维生素。
坚果类食物
如杏仁、巴西坚果、开心果等,富含钙质及健康脂肪。
钙补充剂
在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下,可适量服用钙补充剂。
01
02
03
04
2014
蛋白质摄入标准
04
01
02
03
瘦肉
如鸡胸肉、瘦牛肉、猪肉等,提供优质动物蛋白。
鱼虾类
如三文鱼、虾、鱼等,富含优质蛋白及不饱和脂肪酸。
蛋类
鸡蛋、鸭蛋等,含有丰富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
豆类及豆制品
如黄豆、黑豆、豆腐等,为植物性蛋白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D补充途径
阳光照射
适度晒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