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桡骨远端骨折护理要点.pptx
文件大小:4.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48千字
文档摘要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诊断评估流程

03

保守治疗管理

04

术后护理重点

05

康复干预策略

06

出院健康宣教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解剖结构与损伤机制

桡骨远端包括关节面、干骺端及骨骺,是松质骨向皮质骨过渡的部位。

桡骨远端骨结构

桡骨远端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跌倒时手掌着地、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等姿势。

损伤机制

根据骨折线方向可分为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和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等。

骨折类型

临床表现与分型标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分型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后,患者可出现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腕部畸形。

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线的形状和关节面的受累程度,可分为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也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类型。

桡骨远端骨折可能并发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肌腱损伤等并发症。

高危人群与预防原则

01

高危人群

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手腕部有创伤史的人群是桡骨远端骨折的高危人群。

02

预防原则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协调性,注意防滑、防跌倒,避免手腕部受到直接暴力等。

02

诊断评估流程

PART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常规拍摄腕关节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斜位或特殊位片,以清晰显示骨折类型、移位情况及关节面受累程度。

CT检查

MRI检查

对于复杂或隐匿性骨折,CT扫描有助于明确骨折线走行、骨折块移位及关节面塌陷情况。

可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撕裂、肌腱损伤等,并辅助判断神经血管损伤情况。

1

2

3

神经功能评估要点

检查拇指对掌功能、猿手畸形以及拇指、示指和中指屈曲功能障碍。

正中神经评估

检查伸腕、伸拇、伸指功能以及手背桡侧感觉。

桡神经评估

检查环指、小指爪形手畸形以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

尺神经评估

并发症预警指标

6px

6px

6px

关注骨折部位有无成角、旋转等畸形,及时纠正。

畸形愈合

注意观察手部感觉、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血管损伤。

神经血管损伤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关节僵硬,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关节僵硬

01

03

02

关节内骨折或关节面不平整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需积极预防并治疗。

创伤性关节炎

04

03

保守治疗管理

PART

石膏固定操作规范

石膏固定前准备

确保患者皮肤干净、干燥,无破损和炎症,确保石膏绷带或石膏托的干燥和完整性。

01

石膏固定方法

将石膏绷带或石膏托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部位,确保固定牢靠,避免移位。

02

石膏固定后观察

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和温度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03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减轻局部肿胀。

肿胀控制技术

抬高患肢

采用冰袋或冷敷物敷于患肢周围,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多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冷敷

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促进肿胀消退。

合理使用药物

体位护理指导

睡眠时采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患侧受压。

卧位

坐起时保持患肢抬高,避免下垂加重肿胀。

坐位

在石膏固定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健侧关节和肌肉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活动

04

术后护理重点

PART

伤口观察与感染预防

严格遵循医嘱

按时服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03

避免沾水,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02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密切监测伤口情况

定期检查伤口,观察有无红肿、渗出、感染等迹象。

01

疼痛分级管理方案

评估疼痛程度

采用疼痛分级评分表,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01

疼痛缓解措施

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02

疼痛记录与反馈

记录疼痛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疼痛管理方案。

03

被动活动训练

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关节活动,促进功能恢复。

主动活动训练

活动度训练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在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早期活动度训练

05

康复干预策略

PART

关节功能恢复训练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关节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早期活动

根据康复进程,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

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加

通过特定的康复训练,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提高关节的支撑能力。

关节稳定性训练

肌力强化阶段计划

个性化训练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肌力强化训练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03

通过协调性训练,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更加协调、高效。

02

肌肉协调性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抗阻运动等训练方式,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

01

日常生活能力重建

功能性训练

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功能性训练,如提重物、写字、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