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学基础模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最符合实际的康复结局评定是()。
A、任意时间
B、出院时
C、入院时
D、治疗期间
E、整个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康复结局评定应在整个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进行,这样能全面、稳定地反映康复治疗所取得的效果,避免因过早评定而无法准确体现最终康复状态,也不是在任意时间、入院时、出院时或治疗期间进行评定最为合适。
2.婴儿期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是因为()
A、脑组织耗氧量大
B、脑重量较轻
C、大脑的皮质较薄
D、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善
E、树突与轴突少而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善,神经传导不够迅速和准确,导致神经冲动易泛化,婴儿容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大脑皮质较薄、树突与轴突少而短、脑重量较轻、脑组织耗氧量大虽然也是婴儿脑发育的特点,但不是婴儿期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的直接原因。
3.周围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表现为下列哪项()
A、偏身性感觉障碍
B、末梢性感觉障碍
C、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D、节段性感觉障碍
E、交叉性感觉障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周围神经损伤时,感觉障碍表现为末梢性感觉障碍。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多见于脊髓损伤等;节段性感觉障碍常见于脊髓节段性病变;偏身性感觉障碍多由脑部病变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主要见于脑干病变。
4.具有一定的发声及言语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1%-25%之间属于言语残疾几级()
A、一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E、二级
正确答案:E
5.下列对电突触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突触间隙大约为2nm
B、突触前后膜阻抗较低
C、突触前动作电位是突触传递的直接因素
D、突触延搁短
E、通常为单向传递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电突触的特点包括突触间隙大约为2nm,突触前后膜阻抗较低,突触前动作电位是突触传递的直接因素,突触延搁短,且通常为双向传递,而不是单向传递,所以E选项叙述不正确。
6.按照WHO的IDH残疾分类法:残疾较严重,造成了功能能力和活动丧失,患者不能以正常的行为、方式和范围进行日常的活动和其他活动者应属于()
A、残损
B、残疾
C、残障
D、结构功能缺乏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7.下列关于康复描述正确的是()
A、康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B、康复可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C、康复主要是指疾病完全治愈
D、康复不包括周围环境的改造
E、康复针对的是慢性期患者,急性期不能康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康复不仅针对疾病完全治愈,也不是只针对慢性期患者急性期也可康复,康复能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而不是增加经济负担,同时康复也包括周围环境的改造等。
8.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设备有()
A、上肢力量训练椅
B、手指力量训练器
C、下肢持续被动活动器(CPM)
D、墙拉力器
E、下肢力量训练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设备主要是用于帮助患者恢复或维持关节活动度的器械。下肢持续被动活动器(CPM)通过模拟人体自然关节运动,可对下肢关节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从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而上肢力量训练椅、手指力量训练器、墙拉力器主要侧重于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椅也主要用于下肢力量方面的训练,并非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9.佝偻病属于()
A、感染
B、意外伤害
C、社会、心理、行为因素
D、理化因素
E、营养失调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所以属于营养失调。
10.不属于运动功能评定的是()
A、步态分析
B、计算能力
C、肌力、肌张力
D、平衡及协调功能
E、感觉功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肌张力、步态分析、平衡及协调功能、感觉功能等方面。而计算能力不属于运动功能评定的范畴,它属于认知功能评定的内容。
11.根据ICF,环境因素包括除外()
A、产品与科技
B、自然环境与环境中人为改造
C、支持与关系
D、态度
E、人际互动与关系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如支持与关系、态度、人际互动与关系等)、自然环境与环境中人为改造、产品与科技等,而人际互动与关系属于支持与关系范畴,是环境因素包含的内容,题目问的是除外的,所以答案选E。
12.脊柱向前弯曲时()
A、椎间盘前方变厚
B、椎间盘侧方变薄
C、椎间盘前方变薄
D、椎间盘向前移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