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分麻醉共识PPT课件.ppt
文件大小:3.15 MB
总页数:3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6.15千字
文档摘要

七、并发症1.损伤血管、心脏,严重者可出现心包压塞。2.气胸、血胸或血气胸。3.出血及血肿常。4.空气栓塞。5.血栓性静脉炎、感染。*八、穿刺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一)穿刺相关性感染1.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需采用严格无菌技术。2.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还应根据患者情况,预防性给予抗生素,但不应常规使用。3.应根据感染风险、经济成本和预期置管时间,选择置入抗生素或氯已定和磺胺嘧啶银等涂层导管。但是置入抗微生物涂层导管不能替代其它感染预防措施。4.穿刺点的选择应根据临床需求,同时兼顾穿刺位点避开被污染区或可能被污染区或易污染区(如烧伤或被感染皮肤、邻近气管造口术或开放性手术伤口处)。成人尽可能选择上身穿刺点,以降低感染发生率。5.使用缝线、U形钉或无菌胶带固定导管,并应用透明封闭生物敷料以保护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不受感染。6.当通过现有中心静脉导管注射或抽吸时,每次进行操作之前,均应对导管通路口进行消毒,不使用时应关闭和遮盖。7.每日检查导管置入部位有无感染症状,当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时,需拔除导管,更换穿刺点重新穿刺置管。8.应该根据临床需求,确定导管留置时间。*(二)机械性创伤的预防导管穿刺位点的选择应基于临床需求和医师判断、经验及技能。对于成人,导管穿刺位点应考虑选择上身,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导管大小和型号的选择应基于临床需求选择最小型号的导管。3.选择Seldinger技术(穿透法)或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穿入法)置管应基于临床需求和操作者的技能、经验。在扩张器或大腔导管置入前需确定导丝在静脉内,此时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置管可以提供更稳定的静脉通路。4.行穿刺置管时,可采用超声成像引导进行血管定位和确定血管通畅性。5.通过引导针置入导管后,应确定导管在静脉内,方法包括超声、测压法、压力波形分析和静脉血气等,而不应基于血液颜色或无搏动血流判断。6.导管置入后,需证实导管尖端的位置,方法包括胸片、荧光透视和连续心电图等;7.若扩张器或大腔导管意外置入动脉血管,应使扩张器或导管留在原位,并立即咨询普外科、血管科或介入放射科医师,商量是否手术或非手术移除导管。8.肺损伤及气胸应严格掌握进针方向与深度,穿刺过程中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音降低等肺受压的症状,则应高度警惕,立即退出导管,行影像学检查并做相应处理。对上述损伤进行评估及适当处理后,麻醉科医师与手术医师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进行择期手术。*九、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常用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有一定风险,可产生上述各种不良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与经验性盲法相比,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与次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017)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桡动脉是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通常选用左侧桡动脉。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桡动脉搏动。由于此动脉位置浅表、相对固定,因此穿刺置管比较容易。此外,腋、肱、尺、股、足背和颞浅动脉均可采用。一、概述**桡动脉穿刺置管前需常规进行改良Allen试验,以了解桡动脉阻断后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支分流是否足够。Allen试验:1.将患者手腕置于卷起的布垫或沙袋上,手掌向上,用力握紧拳约1min;2.检查者用手指在腕部用力压迫桡动脉,使其停止搏动;3.数秒钟后患者伸展手指,观察手指与手掌颜色恢复情况:7s内变红,说明尺动脉侧支代偿供血良好;8s~14s变红为可疑;14s变红为异常。*改良Allen试验(如图所示):1.检查者将患者手举过头部并要求患者紧握拳约30s;用手指分别同时压迫按压尺动脉与桡动脉,终止其血流;2.将患者手下垂,并自然伸展手指与手掌,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但是保持对桡动脉压迫,观察手指与手掌颜色恢复情况;3.一般认为:5s内变红,尺动脉侧支代偿供血良好;6s~15s变红为可疑;15s变红为异常。如果手指与手掌颜色在5s~15s内变红,认为Allen试验正常,即Allen试验阳性;如果手指与手掌颜色在5s~15s内未变红,认为Allen试验异常,即Allen试验